本事诗

本事诗朗读

《本事诗》是苏曼殊创作的一首近代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愧向尊前说报恩,
香残玦黛浅含颦。
卿自无言侬已会,
湘兰天女是前身。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苏曼殊对爱情的思考和感慨之情。诗人自愧不敢当面向贵人表达对恩情的感激,并描述了贵人微笑时的神情。诗人认为,贵人不需要言语,他已经理解了诗人的心意。同时,诗人将贵人比作湘兰天女,暗示贵人具有超凡的美貌和境界。

赏析:
该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敬畏和赞美。以下是对诗词的分析:

首句“愧向尊前说报恩”,表达了诗人对贵人的感激之情,但又因其自身的渺小而愧疚不敢当面表达。这句话充满了自谦和敬畏之情。

第二句“香残玦黛浅含颦”,描绘了贵人微笑时的神情。香残指的是贵人的微笑,玦黛则是形容贵人的眉眼。贵人微笑时轻轻皱眉,微含忧愁,给人一种温柔而复杂的印象。

第三句“卿自无言侬已会”,表达了诗人对贵人的理解和默契。诗人认为,贵人无需言语,他已经能够读懂诗人的心意,从中体会到诗人对他的感激之情。

最后一句“湘兰天女是前身”,将贵人比作湘兰天女,突显了贵人的美貌和高尚的境界。湘兰天女是传说中美丽的神仙,在诗人的心目中,贵人具有超凡的美貌和高尚的品质。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贵人的崇敬之情,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思考和赞美之情。同时,通过对贵人的描写,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美和高尚品质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曼殊

苏曼殊(1884~1918年),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广东香山(今广东中山)人。原名戬,字子谷,学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经,法号曼殊,笔名印禅、苏湜。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生于日本横滨,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苏曼殊一生能诗擅画,通晓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种文字,可谓多才多艺,在诗歌、小说等多种领域皆取得了成就,后人将其著作编成《曼殊全集》(共5卷)。作为革新派的文学团体南社的重要成员,苏曼殊曾在《民报》,《新青年》等刊物上投稿,他的诗风“清艳明秀”,别具一格,在当时影响甚大。...

苏曼殊朗读
()

猜你喜欢

烟笼寒水月笼沙。泛灵槎。访仙家。一路清溪双桨破烟划。

才过小桥风景变,明月下,见梅花。

()

西风吹泪洒寒林。乡梦杳难寻。半床月影,一声归雁,几处疏砧。

可怜何事音尘绝,怊怅隔年心。泬寥风景,凄凉滋味,分付孤斟。

()

一鞭谁共。刚有愁迎送。乘倦解,青丝鞚。霜威侵酒盏,雾气穿衣缝。

生恋著,黄茅野店鸡声梦。

()

夫子堂前柏树古,苍龙夭矫丹凤舞。我来展拜仲春时,灵根翠黛心摩抚。

千年益寿异天封,四时嘉荫超新甫。乔柯偃覆春复秋,霜皮磊落风还雨。

()

挂月岩前一经探,岧峣紫翠叠烟岚。圆机风与溪相答,秘义人同石共谭。

灵异迹多难罄笔,清凉峰好尽如簪。无边觉海毫端入,八水源头不用参。

()

缥缈遥峰带夕曛,晴光历历望中分。桥移虹影当溪卧,风度蝉声隔岸闻。

数片晚霞三径菊,一潭秋水半床云。高亭避暑才吟罢,又听金飙送雁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