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良宴会。清代。佚名。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穷贱,坎坷长苦辛。
参考资料:
1、郭茂倩编 崇贤书院释译.乐府诗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4:299-300
此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古诗十九首》大约是东汉后期作品,作者已佚,大多是文人模仿乐府之作。今人综合考察这十九首诗所表现的情感倾向、所折射的社会生活情状以及其纯熟的艺术技巧,一般认为这十九首诗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东汉献帝建安之前的几十年间。
参考资料:
1、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37
2、马茂元.古诗十九首初探.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21
这首诗写得很别致。全诗十四句,是主人公一口气说完的,这当然很质直。所说的内容,不过是在宴会上听曲以及他对曲意的理解,这当然很浅近。然而诗歌看似简朴,实则却婉曲;看似浅近,实则深远。
此诗开头六句说:今天的宴会啊,真是太棒了!那个欢乐劲,简直说不安,光说弹筝吧,弹出的声调多飘逸!那是最时髦的乐曲,妙极了!有美德的人通过乐曲发表了高论,懂得音乐,便能听出其真意。这里,诗人首先就讲了宴会及其音乐的美妙。通过宴会音乐,引出了懂得音乐的人。
接着抒情主人公说:那真意,其实是当前一般人的共同心愿,只是谁也不肯明白地说出。大家都能体会,但并不是可意会不可言传,而是不愿意说出来。这样,不但突出了“新声妙入神”,而都是能“识曲听其真”,为后面表现自己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思考奠定基础,做了坚实的铺垫。
后面就是对人生的思考:人生一世,有如旅客住店。又像尘土,一忽儿便被疾风吹散。诗人在此是说,人生短暂的,但漂泊不定,长年累月,浪费光阴,人生的价值又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既然“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那么“何不策高足,先踞要路津?”为什么不捷足先登,高踞要位?这样不但安享富贵荣华,而且也不再浪费生命,体现出人生的价值。
最后主人公说:不要因贫贱而常忧愁失意,,不要因不得志而辛苦的煎熬自己,要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不要憋在心里。“不要守贫贱”就是劝诫士人不要死抱贫贱不放。可以说,诗人在劝诫士人,这与“何不策高足”的反诘语气相应,更好地强调了“策高足、踞路津”的迫切心情。也就是说,人生应该有所作为,要说出来,要行动。人具备了“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的能力,就要表现出来。
主人公这段话,是兴致勃勃地说的,是满心欢喜地说的,是直截了当地说的。中间有用了不少褒意词、赞美词。讲“宴会”,用“良”,用“欢乐”、而且“难具陈”。讲“弹筝”,用“逸响”,用“新声”,用“妙入神”,用“令(美)德”,用“高言”。讲抢占高位要职,也用了很美的比喻:快马加鞭,先踞要津。整个诗歌就借音乐之美妙,告诉士人们,或者有志之士们,要勇于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要勇于奋斗而“先踞要路津”,不要死要面子活受罪。这样,对于人生来说,才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由此可见,这首诗的确很婉曲、很深远。它含有哲理,涉及一系列人生问题、社会问题,引人深思。
参考资料:
1、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137-138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佚名。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田园乐七首·其七。唐代。王维。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南园露葵朝折,东谷黄粱夜舂。
摸鱼儿 同上。唐代。李治。为多情、和天也老,不应情遽如许。请君试听双蕖怨,方见此情真处。谁点注。香潋滟、银塘对抹胭脂露。藕丝几缕。绊玉骨春心,金沙晓泪,漠漠瑞红吐。连理树。一样骊山怀古。古今朝暮云雨。六郎夫妇三生梦,肠断目成眉语。须唤取。共鸳鸯翡翠、照影长相聚。西风不住。恨寂寞芳魂,轻烟北渚。凉月又南浦。
再拜钦赏日恭纪。明代。陈克侯。天书重到夜郎西,络绎中官綵仗齐。借箸昨曾邀玉斝,量沙新又拜金泥。香烧空署彤云覆,酒入华灯晚露低。门外数声箫管动,边风犹记角声凄。
梅魂 其二。宋代。耶律铸。玉骨消沈一梦长,罗浮山下几昏黄。祇须怨笛招遗韵,枉托风媒返旧香。苍海楼台浑缥缈,紫阳宫阙更微茫。宝猊只篆灰心字,谁并同心与倩娘。
戊午八月十七日出钱塘江头看午潮。明代。林光。江头细雨棹初回,潮傍中秋亦壮哉。水底暗疑雷鼓动,海门惊驾雪山来。雄吞众水期如约,急送行舟去似催。引领篷窗兴无限,白云遮破万山堆。
欲寻破山寺,一径入松林。野殿齐梁古,幽亭竹柏深。
雨馀峰洗面,风静鸟谈心。涧水鸣琴筑,无人为赏音。
己酉初夏,偕吴品三游破山寺,观传戒,品三步常尉韵索和,次韵奉答二首 其一。清代。方仁渊。欲寻破山寺,一径入松林。野殿齐梁古,幽亭竹柏深。雨馀峰洗面,风静鸟谈心。涧水鸣琴筑,无人为赏音。
宿山居。唐代。朱庆馀。山店灯前客,酬身未有媒。乡关贫后别,风雨夜深来。上国求丹桂,衡门长绿苔。堪惊双鬓雪,不待岁寒催。
过鹿台山。元代。王恽。远寻文石岗,来历南山缠。鹿台台为山,幽径蟠古篆。后峪行未尽,前岭已当面。秋声荡林樾,风露凄以泫。阴壑气蓊郁,疑有虎豹变。山田苦无多,沟崦耕已遍。柴楥结半空,罗络碧岩转。自怜终岁勤,兽患防一旦。我本山中人,束带对邮掾。顿然还旧观,潇洒偿夙愿。行经双蟾岭,石怪惊变现。闯首槲树间,气自太古练。月中谁推坠,囚锁属山县。乃知北平守,认虎饮羽箭。物肖本偶然,长歌下层巘。
登太行山。清代。缪烜。千里延袤势纵横,当年秦晋此纷争。河从远树苍茫见,人向低天咫尺行。云顾每思亲舍在,雪飞应苦客车征。也因涉险兴徒戒,心一持平路亦平。
辋川。明代。朱应登。秋晚横塘路,方舟转港频。渔人心不极,落日未收纶。水宿无常处,江行自作邻。因悲倦游客,远道独逡巡。
春兴七首。宋代。白玉蟾。细雨如毛暮霭浓,山光水色醉春空。认来认去燕还舍,吹落吹开花使风。
过范子宣得山字。明代。黎民表。解鞍寻竹下,逸客况同攀。一榻成云卧,双轮对雪山。笼鹅方点翰,贳酒且开关。城市逃名得,扁舟未羡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