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河畔草。清代。佚名。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参考资料:
1、郭茂倩编 崇贤书院释译.乐府诗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4:287-289
此诗是代思妇设想的闺怨之作,是《古诗十九首》之一。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有多种说法。宇文所安认为中国早期诗歌是一个复制系统,找不到“古诗”早于建安时期的确凿证据。木斋提出《古诗十九首》及建安诗歌的重要组成大部分诗作是曹植之作。
参考资料:
1、孙明君.《青青陵上柏》的作者与作年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1).
2、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37
此诗叙述的是一个生活片断,大致描述如下:女主人公独立楼头,体态盈盈,如临风凭虚;她倚窗当轩,容光照人,皎皎有如轻云中的明月;她红妆艳服,打扮得十分用心;她牙雕般的纤纤双手,扶着窗棂,在久久地引颈远望:她望见了园林河畔,草色青青,绵绵延延,伸向远方。“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欲何之,宿昔梦见之”(《古诗》),原来她的目光,正随着草色,追踪着远行人往日的足迹;她望见了园中那株郁郁葱葱的垂柳,她曾经从这株树上折枝相赠,希望柳丝儿,能“留”住远行人的心儿。原来一年一度的春色,又一次燃起了她重逢的希望,也撩拔着她那青春的情思。希望,在盼望中又一次归于失望;情思,在等待中化成了悲怨。她不禁回想起生活的拨弄。她,一个倡家女,好不容易挣脱了欢场泪歌的羁绊,找到了惬心的郎君,希望过上正常的人的生活;然而造化竟如此弄人,她不禁在心中呐喊:“远行的荡子,为何还不归来,这冰凉的空床,叫我如何独守!”
此诗写的就是这样一个重演过无数次的平凡的生活片断,用的也只是即景抒情的平凡章法、“秀才说家常话”(谢榛语)式的平凡语言;然而韵味却不平凡。能于平凡中见出不平凡的境界来,就是此诗——也是《古诗十九首》——那后人刻意雕镌所不能到的精妙。
这首诗其实就是一首歌词,是能够歌唱的诗句,也是《古诗十九首》中唯一使用了第三人称叙说的形式。
诗的结构看似平直,却直中有婉,极自然中得虚实相映、正反相照之妙。诗境的中心当然是那位楼头美人,草色柳烟,是她望中所见,但诗人——他可能是偶然望见美人的局外人,也可能就是那位远行的荡子——代她设想,则自然由远而近,从园外草色,收束到园内柳烟,更汇聚到一点,园中心那高高楼头。自然界的青春,为少妇的青春作陪衬;青草碧柳为艳艳红妆陪衬,美到了极至。而唯其太美,所以篇末那突发的悲声才分外感人,也只是读诗至此,方能进一步悟到,开首那充满生命活力的草树,早已抹上了少妇那梦思般的哀愁。这也就是前人常说的《十九首》之味外味。如以后代诗家的诗法分析,形成前后对照,首尾相应的结构。然而诗中那朴茂的情韵,使人不能不感到,诗人并不一定作如此巧妙营构,他,只是为她设想,以她情思的开展起伏为线索,一一写成,感情的自然曲折,形成了诗歌结构的自然曲折。
诗的语言并不经奇,只是用了民歌中常用的叠词,而且一连用了六个,但是贴切而又生动。青青与郁郁,同是形容植物的生机畅茂,但青青重在色调,郁郁兼重意态,且二者互易不得。柳丝堆烟,方有郁郁之感,河边草色,伸展而去,是难成郁郁之态的,而如仅以青青状柳,亦不足尽其意态。盈盈、皎皎,都是写美人的风姿,而盈盈重在体态,皎皎重在风采,由盈盈而皎皎,才有如同明月从云层中步出那般由隐绰到不鲜的感觉,试先后互易一下,必会感到轻重失当。娥娥与纤纤同是写其容色,而娥娥是大体的赞美,纤纤是细部的刻划,互易不得。六个叠字无一不切,由外围而中心,由总体而局部,由朦胧而清晰,烘托刻画了楼上女尽善尽美的形象,这里当然有一定的提炼选择,然而又全是依诗人远望或者悬想的的过程逐次映现的。也许正是因为顺想象的层次自然展开,才更帮助了当时尚属草创的五言诗人词汇用得如此贴切,不见雕琢之痕,如凭空营构来位置辞藻,效果未必会如此好。这就是所谓“秀才说家常话”。
六个叠字的音调也富于自然美,变化美。青青是平声,郁郁是仄声,盈盈又是平声,浊音,皎皎则又为仄声,清音;娥娥,纤纤同为平声,而一浊一清,平仄与清浊之映衬错综,形成一片宫商,谐和动听。当时声律尚未发现,诗人只是依直觉发出了天籁之音,无怪乎南朝钟嵘《诗品》要说“蜂腰鹤膝,闾里已具”了。这种出于自然的调声,使全诗音节在流利起伏中仍有一种古朴的韵味,细辨之,自可见与后来律调的区别。
六个叠词声、形、两方面的结合,在叠词的单调中赋予了一种丰富的错落变化。这单调中的变化,正入神地传达出了女主人公孤独而耀目的形象,寂寞而烦扰的心声。
这位诗人不可能懂得个性化、典型化之类的美学原理,但深情的远望或悬想,情之所钟,使他恰恰写出了女主人公的个性与典型意义。这是一位倡女,长年的歌笑生涯,对音乐的敏感,使她特别易于受到阳春美景中色彩与音响的撩拔、激动。她不是唐代王昌龄《闺怨》诗中那位不知愁的天真的贵族少女。她凝妆上楼,一开始就是因为怕迟来的幸福重又失去,而去痴痴地盼望行人,她娥娥红妆也不是为与春色争美,而只是为了伊人,痴想着他一回来,就能见到她最美的容姿。因此她一出场就笼罩在一片草色凄凄,垂柳郁郁的哀怨气氛中。她受苦太深,希望太切,失望也因而太沉重,心灵的重压,使她迸发出“空床难独守”这一无声却又是赤裸裸的情热的呐喊。这不是“悔教夫婿觅封侯”式的精致的委婉,而只是,也只能是倡家女的坦露。也唯因其几近无告的孤苦呐喊,才与其明艳的丽质,形成极强烈的对比,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诗人在自然真率的描摹中,显示了从良倡家女的个性,也通过她显示出在游宦成风而希望渺茫的汉末,一代中下层妇女的悲剧命运。这就是个性化的典型性。
参考资料:
1、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134-135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佚名。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北湖。唐代。韩愈。闻说游湖棹,寻常到此回。应留醒心处,准拟醉时来。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唐代。宋之问。候晓逾闽峤,乘春望越台。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桂香多露裛,石响细泉回。抱叶玄猿啸,衔花翡翠来。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
毅果出。宋代。周紫芝。往忆乌衣郎,北走彭门道。六年隔音容,万事挂怀抱。相思枉停云,尺纸开小草。为言清夜梦,莞尔同一笑。黄楼渺天末,路远何由到。我亦仰屋梁,恍若落月照。神交见颜色,此理固良妙。抚事思少年,相期在嵩少。是时海内安,王师未征讨。尚有丘壑姿,可寄沮溺傲。一从胡雏骄,斯民困征调。一死抗贼徒,奇祸发词藻。造物苦见憎,与俗坐殊好。微躯此栖迟,长夜悲静悄。苍狗变浮云,世事那可料。伤心埋白玉,急景转飞鸟。幸此好事人,遗编为倾倒。老眼倏巳明,权门益慵扫。
将为南行陪尚书崔公宴海榴堂。唐代。许浑。朝宴华堂暮未休,几人偏得谢公留。风传鼓角霜侵戟,云卷笙歌月上楼。宾馆尽开徐稚榻,客帆空恋李膺舟。谩夸书剑无知己,水远山长步步愁。
巫山(一作宋之问诗)。唐代。王无竞。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裴回行作雨,婉娈逐荆王。电影江前落,雷声峡外长。朝云无处所,台馆晓苍苍。
杂曲歌辞。古别离。唐代。皎然。太湖三山口,吴王在时道。寂寞千载心,无人见春草。谁堪缄怨者,持此伤怀抱。孤舟畏狂风,一点宿烟岛。望所思兮若何,月荡漾兮空波。云离离兮北断,雁眇眇兮南多。身去兮天畔,心折兮湖岸。春山胡为兮塞路,使我归梦兮撩乱。
煎茶坪题壁 其一。清代。张问陶。子规不作去年声,猿鸟都萦故国情。清浊泉流如有意,高低山色总无名。人从虎豹丛中健,天在峰峦缺处明。一笑云林归便得,向来烟景又谁争。
惜奴娇。唐代。无名氏。骋轮纵勒,翠羽花钿比织。并雅同陪,共越九衢遍,尽遨逸。料峭云容,香惹风、萦怀袂。遍寓目,几处瑶席绣帟。
北楼道中次前溪韵。明代。杨巍。寒花夹路向边城,云里楼台粉堞明。到处长看霜树色,无时不听野泉声。松间石鼠冲人散,雨后山鸡绕涧鸣。最喜秋来烽火少,题诗终日只閒行。
舟次寄人。明代。郭辅畿。江上枫行老却秋,思君冷露落孤舟。文章有鬼才人病,书剑无灵客子愁。多种菊花称上药,好裁香草作轻裘。世情不敢他相问,佳句成时示白鸥。
瑞龙吟 春怨用清真体。清代。郑文焯。横塘道。还记碎镜流花,断裙黏草。多情三百红阑,为谁约住,东风不到。旷吟眺。休问玉梅门巷,旧家英妙。而今著破春衫,唾华泪粉,销凝满抱。依黯残云心事,过江如梦,清歌催老。惟有酒边青山,曾见年少。狂香艳迹,零落兰成槁。无人听、西园冷咏,南楼清啸。料理伤春早。几回付与,燕沉莺悄。争说还乡好。离篴怨、归魂将花千绕。夕阳故国,曲中人杳。
京师上元夜。元代。雅琥。华月澄澄宿雾收,万家灯火见皇州。天阍虎豹依霄汉,人海鱼龙混斗牛。公子锦鞯鸣玉勒,内家珠箔控银钩。道旁亦有扬雄宅,寂寞芸窗冷似秋。
中年。唐代。郑谷。漠漠秦云淡淡天,新年景象入中年。情多最恨花无语,愁破方知酒有权。苔色满墙寻故第,雨声一夜忆春田。衰迟自喜添诗学,更把前题改数联。
赞浦子。五代。毛文锡。锦帐添香睡,金炉换夕薰。懒结芙蓉带,慵拖翡翠裙¤正是柳夭桃媚,那堪暮雨朝云。宋玉高唐意,裁琼欲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