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郑交质。先秦。左丘明。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 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 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苹蘩蕴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於鬼神,可羞於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风》有《采蘩》、《采苹》,《雅》有《行苇》、《泂酌》,昭忠信也。”
周平王死(后),周王室准备让虢公掌政。四月,郑国的祭足帅军队收割了温邑的麦子。秋季,又收割了成周的稻谷。周和郑互相仇恨。
君子说:“信用不发自心中,盟约抵押也没用。开诚布公互相谅解地行事,用礼教约束,即使没有抵押,谁能离间他们呢?假如有真诚的信用,山涧溪流中的浮萍,蕨类水藻这样的菜,装在竹筐铁锅一类的器物里,用低洼处沟渠中的水,都可以供奉鬼神,献给王公为食,何况君子缔结两国的盟约,按礼去做,又哪里用得着人质啊?《国风》中有《采蘩》、《采苹》,《大雅》中有《行苇》、《泂酌》诗,都是昭示忠信的。”
参考资料:
1、吴楚材 (作者), 吴调侯 (作者), 胡波 (注释 解说词), 崔周 (注释 解说词).古文观止:花山文艺出版社,2013年:5-6
2、程俊英 .诗经译注(十三经译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537—674
在自春秋起始的东周,从平王东迁立国,就天下大乱,礼崩乐坏。周王室为了防止郑庄公独揽朝政,就想分政给另一个姬姓国国君虢公。然而,郑庄公不买周平王的账,为了达成妥协,周平王和郑庄公,居然采用了交换质子这一手段。而这一手段并没有奏效。以上就是该文的背景。
参考资料: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文章先简要记述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一方面揭示了郑庄公两次入侵东周之地,强逼平王立质、咄咄逼人的姿态;另一方面则反映了东周王室已然衰微、任人欺凌、委曲求全的历史情状。并由此得出结论,周天子与郑庄公想通过交换人质来缓解矛盾、取信对方的做法是不可靠、也不可取的,因为周郑之间并没有诚信之心,又不依“礼”行事,所以双方即使交换了人质,也还是不能够维持他们之间的关系。
最后,君子通过对此事的评论,指出相互之间的了解和信任要建立在彼此体谅、坦诚相待的基础之上,强调了恪守礼仪、忠于信义的重要性。
文章虽然不长,但叙事朴实,议论周严,有事实,有根据,有结论,语言中肯,说服力很强。文末“君子日”一段评论,以信和礼为标准。一针见血地指出周郑交质之非。数层转折与整齐的排旬,使作者的论断显示出不可逆转的气势,空灵排宕、辞采纵横而又风韵悠然。
自幽王烽火戏诸侯及平王东迁以来,周王权威早已实际崩溃。但周王及诸侯都没有将此事捅破。周郑交质作为一个可供观测或曰方便标记的事件点而成为周王权威崩溃的标志。《左传》认为周郑交质“无信(已堕落到需靠人质故曰无信)不礼(周郑上下失序故曰不礼)”,是东周“礼崩乐坏”的缩影。
在《周郑交质》中,君子对双方都有责难,但侧重于批评周王室。左丘明认为这种局面的出现是因其不能以信服人,是以礼驭下造成的。周、郑由“交质”到“交恶”,其根本原因,是利益和权力再分配问题上矛盾冲突的必然结果。也就是说,决定周、郑双方关系的最终原则是利益和权利的再分配。尽管由于历史的局限,《左传》作者不可能揭示周、郑由“交质”到“交恶”的历史本质,但由于作者是“用事实说话”,所以,还是使我们看到了这一时代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总动向。而“用事实说话”,也正是此文的最大特点。至于此文用较多的文字阐发诚信的重要性,那只是作者的一种美好愿望而已,因为在历史进入“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以后,就很难看到各诸侯国“要之以礼”并“行之以礼”的事情了。《周郑交质》这篇文章反映了《左传》崇霸贬王思想。全文先讲事实,再进行评论,这是《左传》的典型写法。君子的议论以“礼信”为中心,引经据典,辞理畅达。对后世史论有极大的影响。
参考资料:
1、雅瑟.古文观止鉴赏大全集:新世界出版社,2013年
2、傅德岷 (编者), 赖云琪 (编者).古文观止鉴赏辞典:长江出版社,2011年:8-10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左丘明。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春日怀金陵旧游六首。明代。王懋明。仙观青门外,尝从金马过。桃花霞际吐,黄鸟日边歌。晚酌醒池水,春衣暖径莎。自闻清乐后,长使梦云和。¤
七老会诗(皎年八十八)。唐代。吉皎。休官罢任已闲居,林苑园亭兴有馀。对酒最宜花藻发,邀欢不厌柳条初。低腰醉舞垂绯袖,击筑讴歌任褐裾。宁用管弦来合杂,自亲松竹且清虚。飞觥酒到须先酌,赋咏成诗不住书。借问商山贤四皓,不知此后更何如。
西江月。元代。谭处端。顿悟轮回入道,时中锻炼绵绵。存存损损恁专专。要免将来流转。火灭莲开五叶,烟消玉结三田。欲超无上离人天。了取空虚古殿。
秋夕王潜父李参寰见过。明代。李云龙。露薄高梧秋气清,悲歌相对夜云惊。嵚崎可笑者王子,天下有心人李生。长策互从囊里探,宝刀时向膝前横。角声吹落城头月,北望关山无限情。
祖颖漕使希道使君以绝句相酬答聊成二章解嘲。宋代。张元干。从渠冷蕊篱边少,未放浮蛆瓮面空。高烛几时催夜饮,隔帘度曲也英雄。
韩寅仲七十有一以诗见贻次来韵赋而寿之 其五。明代。张萱。逢人怜影弄,阅世笑机舂。剩有烟霞想,非同桃李容。门开垂五柳,尼去得三筇。难老由天锡,犹闻祝华封。
三峰废寺。宋代。高翥。荒林依约旧山门,秋草离离故迹存。双瀑有声传宿雨,一龛无地住闲云。蜗沿坏壁丹青古,龟负残碑字画昏。三叹废兴谁可问,乱鸦鸣噪自成群。
何先生月湖楼。宋代。邓深。青天素月古今流,奇观还须自我谋。照有馀辉众人共,取之不禁此湖收。水容天色交光处,玉鉴冰壶不夜秋。俯仰无尘清绝甚,栏干百尺独宜搜。
泊邵村闸李郭朱王四子邀饮移席僧寺寺荒凉甚去后不知其何地也 其一。明代。何吾驺。新月初明杨柳风,扁舟刚泊梵王宫。颠狂竟夜同僧醉,漏尽船开是梦中。
呈万菴十章·火候。宋代。白玉蟾。无位真人炼大丹,倚天长剑逼人寒。玉炉火煅天尊胆,金鼎汤煎佛祖肝。百刻寒温忙里准,六爻文武静中看。有人要问真炉鼎,岂离而今赤肉团。
送龚鼎臣谏议移守青州二首。宋代。苏辙。稷下诸公今几人,三为祭酒发如银。梁王宫殿归留钥,尚父山河属老臣,沂水弦歌重曾点,菑川故旧识平津。过家定有金钱费,千里争看衣锦身。面山负海古诸侯,信美东方第一州。胜势未容秦地险,奇花仅比雒城优。新丝出盎冬裘具,贡枣登场岁事休。铃阁虚闲官酿熟,应容将佐得遨游。
富阳县秋日。宋代。高翥。古井梧桐老,平田{左禾右罢}稏收。鸡豚百里社,砧杵十分秋。乾鹊催归兴,寒蝉唤客愁。衔杯忆霜蟹,沙尾暮停舟。
漫成 其二。明代。龚诩。侯门深锁曳长裾,相府尤惭进谒书。破瓮有齑聊当肉,直钩无饵岂图鱼。清风皓月终归我,紫绶金章总付渠。谩喜工师求大木,不曾回顾道旁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