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去金山五年而复至

余去金山五年而复至朗读

《余去金山五年而复至》是苏轼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五年离开金山,我终于回来了。
旧诗韵次次回味,送给宝觉长老。
谁能与我一起喝酒,赌博西凉的豪杰,
但我只爱斋厨的法豉香。
旧事如梦一般过去了,
高谈阔论只是洗涤五年的繁忙。
偶尔清风吹过山阿曲,
明月照在屋角旁边。
我虔诚地向长老鞠躬,
希望他怜悯这个久远的客人,
并直指我返程的路途,那茫茫无际的归途。

诗意:
这首诗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表达了他离开金山五年后归来的心情。他回忆起过去的旧事和诗词的韵味,将这首诗赠送给宝觉长老。同时,他表达了对能与他一起喝酒、赌博的豪杰的向往,但他更钟爱宁静的斋厨生活。他认为过去的一切都像梦一样消逝,而高谈阔论只是为了洗涤五年的繁忙。诗中还描绘了清风吹过山阿曲和明月照在屋角的景象,表达了一种宁静和安详的氛围。最后,苏轼向长老表示自己的虔诚,希望他能怜悯这个久远的客人,并指引他茫茫无际的归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苏轼五年离开金山后的归来之情。苏轼以自己独特的感慨和思考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望。他通过对斋厨生活和清风明月的描绘,展现了对宁静和自然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人生经历的思考和对归途的期盼。同时,诗中也体现了苏轼对友情和师徒关系的珍视,他向宝觉长老表示敬意并希望得到他的指引。这首诗以苏轼独特的感性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他对人生的体悟和追求内心宁静的渴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悔不话连宵。分取无聊。如今魂梦也难招。多谢罡风吹不断,一缕愁苗。

疟鬼信如潮。怕是今朝。斜阳时节又来邀。偿尽红炉冰与雪,不废推敲。

()

转蓬枯质自来轻,绕树孤栖尚未成。守兔江湄迟夜月,饮牛涧底触秋声。

孤单苦忆难兄弟,薄劣烦呼似舅甥。今日燕台何邂逅,数年心事一班荆。

()

尽道相逢日苦短,山南山北秋方腴。儿童敢笑诗名贱,元气终须老辈扶。

四海典彝既旁达,两山金石谁先储。影形各各照秋水,渣滓全空一世无。

()

跨上征鞍。红豆抛残,有何人、来问春寒。昨宵梦里,犹在长安。

在凤城西,垂杨畔,落花间。

()

经旬磴道窘跻攀,雨雨风风未暂闲。一径遥连鱼腹国,群峰环赴虎牙关。

承平戍卒投戈戟,丰稔村姑高髻鬟。偶向荆门回首望,不知身入万重山。

()

坐惜芳华晚,登楼独举觞。眼看春色暮,行踏落花香。

藻密鱼堪隐,林深鸟易藏。凭栏无限思,新月逗清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