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晴後,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宋代。苏轼。高亭废已久,下有种鱼塘。暮色千山入,春风百草香。市桥人寂寂,古寺竹苍苍。鹳鹤来何处,号鸣满夕阳。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泛潩水。宋代。苏辙。早岁南迁恨舳舻,归来平地忆江湖。半篙春水花千片,八尺轻船酒一壼。徐转城阴平野阔,稍通竹径小亭孤。前朝宰相终难得,父老咨嗟今亦无。
不饮酒二十首 其七。明代。释函是。居山三十年,蔬食不过午。腾腾无所为,于世复何补。一食已足多,岂敢更奢取。年迈愧躬耕,赖有同道侣。兀坐尝思过,勉此安心处。惺惺尚不堪,悠然见前古。
摊破诉衷情(寄友)。宋代。蔡楠。夕阳低户水当楼。风烟惨淡秋。乱云飞尽碧山留。寒沙卧海鸥。浑似画,只供愁。相看空泪流。故人如欲问安不。病来今白头。
和平阳王仲祥韵。元代。耶律楚材。一圣扬天兵,万国皆来臣。治道尚玄默,政简民风纯。明明我嗣君,宽诏出丝纶。洪恩浃四海,圣训宜书绅。逆取乃顺守,皇威辅深仁。贪饕致天罚,长吏求良循。河表背盟约,羽檄飞边尘。圣驾亲徂征,将安亿兆人。湛然陪扈从,书剑犹随身。翠华次平水,草木咸生春。冰岩上新句,文质能彬彬。冰雪相照映,珠玉如横陈。诗笔居独步,唐都一逸民。圣政罔二三,裁物惟平均。综名必核实,求儒务求真。经术勿疏废,笔砚当可亲。伫待寰宇清,圜丘祀天神。选举再开辟,仲祥当超伦。一旦腾达时,献策宜诜诜。
贵贱吟。宋代。邵雍。系自我者,可以力行。系自人者,难乎力争。贵为万乘,亦莫之矜。贱为匹夫,亦莫之凌。
次及甫入峡杂咏·三游洞二绝。宋代。洪咨夔。披苔觅字双明健,倚树商诗两鬓皤。地划天开今几世,往来人物尽消磨。
暮春杂兴五首 其二。元代。善住。门掩东风柳色深,暮寒脉脉透衣襟。春天最是无凭准,一日才晴一日阴。
春晴将游玉渊践吴季谦待制冯可久武博山行之。宋代。岳珂。康庐三万丈,下有神龙渊。旁联玉井并,仰溯银河连。层崖积冰雪,断岸藏风烟。崔隤五老峰,迸泻三峡泉。鲸鲵碎紫雾,螮蝀开青天。脉疑海眼近,寒入山骨坚。涧草摇秋晖,谷花发春妍。其间地布金,到处题标璇。大哉象教尊,俨若螺髻仙。巍巍南宗柏,湛湛西方莲。总持包万法,卓荦栖群贤。慈心鬼神仰,显迹今古传。远令千圣境,容此一席颛。我昔宿命通,曾结它生缘。尝闻祖师隐,上应帝释躔。清宵珠石陨,白浪星湖边。至今澎湃中,常欲光景燃。当时初卓锡,如昔睨采椽。浮云常抗志,立雪思比肩。壮怀凌九叠,浩气涌百川。山水为高深,志节争后先。永言萦俗累,兹游经几年。犹想谢公屐,同整刘琨鞭。桥梁识昨经,岁月惊旧镌。盍簪有耆硕,授馆许款延。牛耳盟屡寒,马头月方圆。便思供糗餈,更拟焚兰荃。先寻遗民盟,吹迹绣佛禅。策杖挂钱去,拂石看山眠。归来庐山南,三士同陶然。
泮池弦诵。明代。梁兰。晨兴命良俦,驾言翔泮池。汎览君陈篇,载歌斯千诗。于时日将夕,回风生绛帷。振衣抱孤桐,上堂理朱丝。一倡三叹息,操雅音更迟。充然各有适,夷愉良自怡。但兹养厥性,外诱焉能移。
元旦在鹤林偶作。宋代。白玉蟾。东风吹鼓柳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从此阳春应有脚,百花富贵草精神。
赋残雪。唐代。释乾康。六出奇花已住开,君城相次见楼台。时人莫马和泥看,一片飞从天上来。
独坐。宋代。孙觌。真境闲自见,衰容老更侵。却无愁可解,祇有病相寻。莫引千钧发,须存一寸心。澹然无愠喜,龟息自深深。
题竹送康叔圭郎中之南京刑部 其一。明代。杨士奇。文溪风物擅清幽,忆过君家溪上头。当日相欢尽童稚,共循修竹濯清流。
谢布衣榛 其二。清代。严遂成。卷帘微步曳明妆,回面搊弹曲十章。裂帛一声天似水,满庭月浸牡丹香。
和罗女文悼妾二首 其二。明代。顾璘。水榭花台失旧踪,新秋风雨罢芙蓉。也知尤物终先坏,恨杀倾城不再逢。堕泪难禁团扇赋,埋愁空起若堂封。魂归莫向家乡去,楚水淮山一万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