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和王安之卿六老诗仍见率成七。宋代。邵雍。六老皤然鬓似霜,纵心年至又非狂。园池共避何妨胜,樽俎相欢未始忙。杖履烂游千载运,衣巾浓惹万花香。过从见率添成七,况复秋来亦渐凉。
《依韵和王安之卿六老诗仍见率成七》是宋代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六位老人皤然白发如霜,尽管年岁增长但并非疯狂。
园池中共同避世,这并不影响胜景的美丽;宴席上相互欢乐,从未感到忙碌。
拄着杖、踏着破旧的鞋子漫游了千载岁月,衣巾上沾满了浓郁的花香。
虽然经历了变动,但仍然保持七人的团结,而且随着秋天的到来,凉意也逐渐增加。
诗意:
这首诗是邵雍以自己和其他六位老人为题材创作的。诗中描述了六位老人的形象,他们的白发如霜,年岁已高,但并没有迷失自我,仍然保持着理智和坚定的心智。他们一起退隐于园池之中,享受平静宜人的环境,不受外界的干扰。在宴席上,他们相互欢乐交谈,没有忙碌的感觉,表现出从容自在的心态。他们经历了千年岁月的变迁,但仍然保持着团结,彼此支持。诗的结尾提到秋天的到来,暗示着岁月的流转和凉意的增加,透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思考和对生命渐行渐远的感慨。
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六位老人的形象和描述他们的生活状态,展示了作者对老年人的敬重和对岁月流逝的思考。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是深沉而平和的,没有过多的哀伤或庸俗,展示了一种老年人的智慧和从容。通过描述园池和宴席的场景,诗中营造了一种宁静和欢愉的氛围,传达了一种追求内心宁静和快乐的意愿。最后提到的秋天的到来,增添了岁月流转的意味,暗示着生命的有限和渐行渐远的感慨。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老年人智慧和从容态度的赞美,以及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思考,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偈倾一百六十九首。宋代。释智朋。德山棒,临济喝,拗曲作直。云门饼,赵州茶,特地周遮。威音那畔,毫发不差,山中是处有黄花。
深上人见访忆李端。唐代。司空曙。雁稀秋色尽,落日对寒山。避事多称疾,留僧独闭关。心归尘俗外,道胜有无间。仍忆东林友,相期久不还。
答黎惟仁。明代。欧大任。嘉会良不易,千秋在俛仰。绸缪五十年,岂谓一日长。双龙翼曾乘,孤鸿日流响。劲风吹浮云,携手谐忻赏。门庭宛畴昔,觞斝深酣畅。念当与子游,古欢况吾党。久要义弥敦,尊生神逾王。松柏夙同心,臭合芝兰唱。明珠解相贻,何以报珍贶。渐老晨星稀,忽复弦与望。保兹黄发期,时候青藜杖。
移居寿安里二仙巷。元代。张昱。移居所籍应官期,奈此黄梅五月时。墙竹翻风摇凤翥,堂萱卧雨带罗披。夏阴正盛衣还湿,日晷无移事可知。此景自怜张仲蔚,蓬蒿三径共栖迟。
即事。宋代。杨冠卿。未办因人出,时歌不我过。墨泓云脚乱,药鼎雨声多。三篾阅浮世,把茆营懒窠。肯将犹在舌,容易说干戈。
幼幼堂歌为越中朱廷用先生赋。明代。程敏政。幼幼堂上春如海,幼幼堂下多兰茝。堂中老人发垂雪,朱颜不共年华改。清晓开门人请药,午夜篝灯诊危弱。尘埃风雨不自知,老人活婴心始乐。人言此翁非药叟,经史寻常不离手。邵家数学穷奇偶,白傅诗篇谢花柳。堪舆上扣青囊翁,穷妙还思河上公。平生辨博人所羡,同姓绰有丹溪风。我识此翁深,人识此翁浅,翁心不逐时情转。义气分明薄轩冕,汉庭一日复古典,孝廉有科当中选。重翁不独医之良,爱翁不觉歌声长。幼幼堂,寿且康,幼幼之名传四方。
送权讲主。元代。李裕。闻师采药向江南,禅衲亲持使者骖。鹿献野花来宝地,龙偷海藏出珠龛。丹砂傍石分秋水,灵草和烟度嶂岚。此日归来进天府,芝云朮露晓昙昙。
秦楼月(次韵陈子象)。宋代。韩元吉。莺声寂。春风欲去难踪迹。难踪迹。几枝红药,万金消得。青铜镜里朱阑侧。照人也似倾城色。倾城色。一尊莫负,赏心良夕。
午日分赋得桃印符 其四。明代。佘翔。一展悼亡卷,悲风飒飒来。香魂终不返,玉貌转堪猜。泪竭潘郎句,心怜谢韫才。鼓盆非不达,五恨总难裁。
自述。唐代。王圭。少从客路千波转,老入流年万事疏。野鹤定知乘宠误,春冰多愧践名虚。几思汉殿金盘露,恣阅蓬山绿字书。未报君恩成白发,翻然江海羡吾庐。
送道士于千龄游南岳。唐代。崔涂。物外与谁期,人间又别离。四方多事日,高岳独游时。猿狖潇湘树,烟波屈宋祠。无因陪此去,空惜鬓将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