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和王安之卿六老诗仍见率成七

依韵和王安之卿六老诗仍见率成七朗读

《依韵和王安之卿六老诗仍见率成七》是宋代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六位老人皤然白发如霜,尽管年岁增长但并非疯狂。
园池中共同避世,这并不影响胜景的美丽;宴席上相互欢乐,从未感到忙碌。
拄着杖、踏着破旧的鞋子漫游了千载岁月,衣巾上沾满了浓郁的花香。
虽然经历了变动,但仍然保持七人的团结,而且随着秋天的到来,凉意也逐渐增加。

诗意:
这首诗是邵雍以自己和其他六位老人为题材创作的。诗中描述了六位老人的形象,他们的白发如霜,年岁已高,但并没有迷失自我,仍然保持着理智和坚定的心智。他们一起退隐于园池之中,享受平静宜人的环境,不受外界的干扰。在宴席上,他们相互欢乐交谈,没有忙碌的感觉,表现出从容自在的心态。他们经历了千年岁月的变迁,但仍然保持着团结,彼此支持。诗的结尾提到秋天的到来,暗示着岁月的流转和凉意的增加,透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思考和对生命渐行渐远的感慨。

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六位老人的形象和描述他们的生活状态,展示了作者对老年人的敬重和对岁月流逝的思考。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是深沉而平和的,没有过多的哀伤或庸俗,展示了一种老年人的智慧和从容。通过描述园池和宴席的场景,诗中营造了一种宁静和欢愉的氛围,传达了一种追求内心宁静和快乐的意愿。最后提到的秋天的到来,增添了岁月流转的意味,暗示着生命的有限和渐行渐远的感慨。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老年人智慧和从容态度的赞美,以及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思考,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朗读
()

猜你喜欢

德山棒,临济喝,拗曲作直。
云门饼,赵州茶,特地周遮。
威音那畔,毫发不差,山中是处有黄花。
()
塞北千人帐,江南万斛船。
菩萨窝裹坐,总谓是虚传。
()

雁稀秋色尽,落日对寒山。避事多称疾,留僧独闭关。

心归尘俗外,道胜有无间。仍忆东林友,相期久不还。

()

嘉会良不易,千秋在俛仰。绸缪五十年,岂谓一日长。

双龙翼曾乘,孤鸿日流响。劲风吹浮云,携手谐忻赏。

()

碧云千里暮,红叶十分秋。

()

移居所籍应官期,奈此黄梅五月时。墙竹翻风摇凤翥,堂萱卧雨带罗披。

夏阴正盛衣还湿,日晷无移事可知。此景自怜张仲蔚,蓬蒿三径共栖迟。

()

未办因人出,时歌不我过。
墨泓云脚乱,药鼎雨声多。
三篾阅浮世,把茆营懒窠。

()

幼幼堂上春如海,幼幼堂下多兰茝。堂中老人发垂雪,朱颜不共年华改。

清晓开门人请药,午夜篝灯诊危弱。尘埃风雨不自知,老人活婴心始乐。

()

闻师采药向江南,禅衲亲持使者骖。鹿献野花来宝地,龙偷海藏出珠龛。

丹砂傍石分秋水,灵草和烟度嶂岚。此日归来进天府,芝云朮露晓昙昙。

()

莺声寂。春风欲去难踪迹。难踪迹。几枝红药,万金消得。
青铜镜里朱阑侧。照人也似倾城色。倾城色。一尊莫负,赏心良夕。

()

一展悼亡卷,悲风飒飒来。香魂终不返,玉貌转堪猜。

泪竭潘郎句,心怜谢韫才。鼓盆非不达,五恨总难裁。

()

少从客路千波转,老入流年万事疏。野鹤定知乘宠误,春冰多愧践名虚。

几思汉殿金盘露,恣阅蓬山绿字书。未报君恩成白发,翻然江海羡吾庐。

()

还君此画不忍觑,怕忆当年分手处。

()

物外与谁期,人间又别离。四方多事日,高岳独游时。

猿狖潇湘树,烟波屈宋祠。无因陪此去,空惜鬓将衰。

()

神皋望欲沉,长路水云深。尚恐去秋雨,还为今夏霖。

有戈回白日,无力破重阴。迁客羁愁剧,兼伤连岁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