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外感事

郊外感事朗读

诗词:《郊外感事》
朝代:宋代
作者:强至

田原土尽劈,禾黍积如鳞。
圣主弗横赋,农民犹苦贫。
末游滋不业,素敝寝谁因。
富室豪夺利,里胥蚕食人。
为生常汲汲,乃粒罕陈陈。
况在水旱地,更遭科斂频。
其将委沟壑,何以给昏晨。
去弊与务本,无非县令亲。

译文:
郊外感叹事情,田地已经被分割得七零八落,谷物积聚如鱼鳞。
圣明君主并未过分征收赋税,可农民仍然深受贫困之苦。
末游之人日渐增多,没有着落,穷困潦倒的原因是什么?
富贵之家贪婪地剥夺他人的利益,官吏们贪食人民的财富。
为了生计常常奔波劳碌,然而收获稀少。
而且,遭受水旱之灾,还频频受到科举税收的打击。
他们将被迫沦为无依无靠的底层人民,如何能够维持夜明之供给?
除去弊端,专注于发展本源,县官们是唯一的希望。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宋代郊外农民的苦难和社会不公现象。田地被分割、贫困横行,富人利益膨胀,而农民却陷入困境。诗人通过揭示社会的不公和政治的弊端,表达了对农民困境的同情和对社会正义的呼唤。诗中也呼吁县官们去除腐败现象,专注于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以实现社会的和谐。

赏析:
《郊外感事》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揭示,展现了诗人对农民困境的关切和对社会公平的思考。诗中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田地的分割、贫富悬殊的景象,以及农民的艰辛和贫困。诗人通过对比农民和富人的处境,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不满和愤怒,同时呼吁政府官员关注百姓的生计,去除腐败现象,实现社会的和谐。这首诗既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抨击,也是对人道主义精神的呼唤,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意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强至

强至(1022年~1076年),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充泗州司理参军,历官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韩琦聘为主管机宜文字,后在韩幕府六年。熙宁五年(1072年),召判户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宁九年(1076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清代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至朗读
()

猜你喜欢

瑶流自碧。便作就、可怜如许秋色,只是烟笼水冷,后庭歌歇。

帘波澹处留人影,袅西风、数声长笛。彩旗船舫,华灯鼓吹,无复消息。

()

十六辞家事世尊,孤怀寂寞共谁论。悬岩鸟道无人迹,壤色袈裟有泪痕。

万劫死生堪痛哭,百年迅速等朝昏。不甚满眼红尘态,悔逐桃花出洞门。

()

黄鹄哀鸣感稻粱,凤毛高举豹深藏。迟回自失因时旨,留滞终迷所向方。

柳下和光宁降辱,云间高论且开张。嘤声伐木诗人意,垂听和平谂报章。

()

泰山之水环山来,阴崖汩汩逝不回。陡然一落不复见,渴马立壁空崔嵬。

济南城西天下绝,珍珠金线交横发。伏流到此倏复通,平地跳出三白龙。

()

今年又被放,何以拜松楸。野服紫岚气,墓门青涧流。

云礽皆祖德,笔砚是先畴。三复漆雕语,闲云掩素秋。

()

桐阴淡映清于画。湘花瘦傍秋千架。秋月冷蘼芜。绿窗闻鹧鸪。

停歌抛玉局。梦破西陵曲。昨夜雨如丝。离情忆柳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