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吟》是宋代邵雍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
并吞天下九千日,
一统寰中十五年。
坑血未乾高祖至,
骊山丘垅已萧然。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程和他所留下的遗产。诗人通过简洁有力的表达,表达了秦始皇并吞天下的壮举和他的统治时间。诗词的前两句描述了秦始皇统一天下的辉煌历程,表示他花费了九千多天来完成这一使命。接着,下两句描述了秦始皇统治的时间,说他统治了整个世界十五年之久。最后两句则以寓意深远的方式表达了秦始皇的死亡和他所建立的帝国的衰落。诗人通过描写高祖(即秦始皇)被埋葬的坑穴血迹未干,而骊山的丘垅则已经荒凉萧条,暗示了秦帝国的兴衰和帝王的消亡。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秦始皇一统天下的壮举和他的统治时期,同时通过对衰落的描写暗示了权力的脆弱和历史的无情。邵雍通过对时间的描述和景物的对比,展示了帝国的兴衰和人事的无常。整首诗词表达了对权力和统治的思考,提醒人们权力的虚幻和历史的变幻无常。它通过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表达方式,给人以深思和警示。
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词并不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始皇吟》,而是邵雍虚构的作品。邵雍是宋代的一位著名文学家和哲学家,他以其深厚的学识和才华闻名,作品中常常融入了对历史和社会的思考。《始皇吟》展示了他对权力和历史的洞察和思考,也体现了他对文学和诗歌表达的独特风格。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哭袁羽人山人 其二。明代。张穆。梦里寻君向紫烟,梅花村下听潺湲。至今山月犹如是,辽鹤归来已可怜。
送陈尉后之园赏归二首。明代。陈淳。岩邑崎岖俗最狞,君来谈笑自风生。平戎大策方微露,执讯奇功便立成。百里秋光瓜代及,九重春色笋班荣。金闺此去应无阻,好把胸中次第行。
与仅初过思闲草堂。明代。华察。绕屋艺桑柘,何年此卜居。山斋客到后,村杵饭香初。已是相过数,犹言宴会疏。坐看新月上,黄叶散寒墟。
再用前韵谢吴竹修。宋代。陈著。秃髡归阳羡,仙髯卧古藤。前贤成昨梦,后辈嗣谁镫。倾盖欣如故,吟坛得共登。春风吹相聚,聊此寄韦冰。
减字木兰花·此身已老。宋代。吴儆。此身已老。三径都荒长却扫。面目尘昏。怕著朝章揖贵人。难瞒明眼。只有青山堪作伴。触事心凉。无病何劳更觅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