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景楼

多景楼朗读

《多景楼》是宋代文人汪元量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多景楼中的景象,通过对楼中景物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诗词以楼中昼掩扉、画梁不敢住乌衣为开篇,揭示了一种压抑的氛围。禅房花木兵烧杀、佛寺干戈僧怕归,表达了战乱的残酷和僧尼逃离家园的无奈,展现了动荡时代的苦难。

接下来,诗词转折至山雨欲来淮树立、潮风初起海云飞,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凸显了天地间的变幻和气象的动荡,与前文战乱的描绘形成对比。这种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时代动荡的反思和对自然环境的依托。

最后两句,酒尊未尽登舟急,更过金焦看落晖,描绘了作者匆忙离开多景楼的场景。这种离去的匆忙暗示了作者内心的不安和无奈,也可以理解为对现实逃避的一种表达。

整首诗以景物描写为主线,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展示了时代的动荡和人们的无奈,同时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依赖和对现实的逃避。这种对比和表达方式使得诗词具有一种深沉的情感和思考,引发读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和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汪元量朗读
()

猜你喜欢

露寒曲槛红衣润,笑扶蝉鬓。徘徊临水照红妆,人比嫦娥差近。

倩得鳞鸿通问,对花消恨。把文何事不同论,论有尽、思无尽。

()

清露下,月明中,凤凰栖老碧梧桐。吹箫仙子凌风去,十二楼台花自红。

()

岁次壬寅夏维首,庚子日斜风似吼。是时亢旱已愆期,触热来访金闺友。

新词妙句共相论,消烦更酌尊中酒,俄然墨云挟雨飞,奇峰乱掣金蛇走。

()

残暑留余热,罗纨尚未捐。露华庭院早秋天。又到一年今夕,七见月团圆。

深草藏萤火,凉蝉咽柳烟。生憎虫语太缠绵。恼煞喓喓,恼煞搅人眠。

()

起逐群乌出近关,岳池杨柳尚堪攀。晓烟晴日濛濛树,远水平田澹澹山。

岁稔每闻人语好,途长翻觉客心闲。不须更说辞官去,尽有桃源在世间。

()

一言恩重降云霄,尘劫成尘感不销。未免初禅怯花影,梦回持偈谢灵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