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端士初夏

和张端士初夏朗读

《和张端士初夏》是宋代陈傅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绿阴四合水迷津,春去虽愁却可人。
无数飞萤窥案帙,有时乳燕落梁尘。
满塘荷荫将还旧,试火包香又斩新。
短夜得眠常不足,僧钟遮莫报昏晨。

译文:
浓密的绿荫环绕四周,水面迷离起伏。春天虽然已离去,仍然充满了愁绪,但一切依然美好宜人。
无数飞舞的萤火虫窥视书案和书籍,时不时有乳燕飞过梁间带来尘土。
满塘的荷花荫蔽着旧时的景象,点燃香炉又焚香以迎接新的一天。
夜晚短暂,睡眠常常不够,僧侣的钟声无情地遮挡了黄昏和黎明的消息。

诗意:
这首诗抓住了初夏时节的景象和情感。诗人描述了环绕四周的绿阴和迷离的水面,表达了对春天离去的愁绪,但又以其美好和宜人的一面来安慰自己。
诗中描绘了夜晚的景象,无数飞舞的萤火虫和乳燕的出现,增添了一丝生动和活力。
荷花的荫蔽将过去的景象带回眼前,点燃的香炉和焚香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
然而,夜晚短暂,而诗人的睡眠又常常不足,僧侣的钟声则无情地遮挡了夜晚与黎明的过渡。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初夏的景象,通过绿阴、水面、飞萤、乳燕、荷花、香炉和僧钟等具体的意象,展现了季节的变迁和自然的美好。
诗中的绿阴、水面和荷花等景物形成了独特的环境氛围,给人以清新、凉爽的感觉。
飞萤和乳燕的形象增添了生动和活力,与荷花、香炉等意象形成对比,使诗歌更加丰富多样。
诗人对于春天的离去表达了一定的愁绪,但同时以美好和宜人的一面来抚慰内心,体现了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最后,诗人通过描绘短夜和僧钟的存在,凸显了时间的有限和不可逆转性,展示了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初夏的景象和情感,通过具体的意象和富有节奏感的描述,给读者带来清新、愉悦的感受,同时也引发人们对时间流逝和生命短暂性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陈傅良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

陈傅良朗读
()

猜你喜欢

怀里温存袖里藏。蒙茸两耳系金珰。双鬟小字最相当。

竹叶上窗惊月影,花枝照壁活灯光。夜深轻睡枕头旁。

()

流转吴会间,何地为吾土。登高望九州,极目皆榛莽。

寒潮荡落日,杂遝鱼虾舞。饥乌晚未栖,弦月阴犹吐。

()

大宙东南久寂寥,甄陀罗出一枝箫。箫声容与渡淮去,淮上魂须七日招。

()

迎潮楼玲珑。见虾须卷处,长拥虫虫。月午花晨为侣,撷香芳丛。

烧笋候,兰闺中。网栗留、羹调纤葱。却坐傍狻猊,碧山银椀,先劝酒鳞红。

()

异种遥从塞外传,香台曾为捧金仙。檀心吐艳熏风里,钿朵含芳积翠边。

月殿桂飘难比瑞,秋篱菊绽不同妍。移来御砌增佳玩,千叶休夸太液莲。

()

金章玉佩冠通侯,班列彤阶最上头。仪表宗潢高乐善,屏藩王室重宣猷。

桐圭分锡开朱邸,棣萼联辉映凤楼。捧日丹忱勤翼赞,天家恩泽自长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