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随机无尽颂·能净业障分第十六

金刚随机无尽颂·能净业障分第十六朗读

诗词:《金刚随机无尽颂·能净业障分第十六》
朝代:宋代
作者:释印肃

诗词中文译文:
君看莲出水,万物安堪比。
居尘不染尘,欲界行禅理。

诗意和赏析:
《金刚随机无尽颂·能净业障分第十六》是宋代佛教禅宗高僧释印肃的作品。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禅修的境界和意义。

诗的开头是“君看莲出水,万物安堪比。”这句诗描绘了一朵莲花从水中出现的景象,以此来比喻人们经历了修行后的涅槃解脱状态。莲花是佛教中的重要象征,象征着清净和纯洁。莲花从污浊的水中生长,但它本身却不受水的污染,代表着修行者在纷扰的尘世中能够保持内心的清明和安宁。这种安宁与纷扰的对比,凸显了修行的重要性。

接下来的一句“居尘不染尘,欲界行禅理。”强调了修行者的内心境界。居尘不染尘,意味着修行者虽然身处尘世,但内心却能够超脱尘俗的纷扰和杂念。欲界行禅理,表明修行者能够在欲望的世界中修持禅定,以此来超越欲望的束缚。这句诗传达了修行者通过禅修能够超越欲望,达到心灵的自由和平静。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佛教禅修的核心理念。通过描绘莲花的形象和修行者的境界,诗词传递了一种追求内心净化和超越尘世的精神境界。它鼓励人们通过修行,超越欲望的纷扰,实现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这首诗词既是佛教禅修的表达,也是一种人生哲理的诠释。它引导人们反思内心的纷乱和欲望,通过修行和冥想来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智慧。这种追求内心净化和超越尘世的精神境界,对于当代社会中忙碌和焦虑的人们来说,仍然具有深刻的意义和启示作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印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朗读
()

猜你喜欢

已是夜深罗荐展,约停筝。催解佩,休负月华明。软语莫纵横。

轻轻,似闻娇颤声,可怜生。

()

三屯山势郁峥嵘,少保当年此建旌。名似北平临宿将,制如河上筑降城。

忠祠日落来山鬼,武库苔封蚀禁兵。一望幽燕人物尽,颓垣荒草不胜情。

()

神州既陆沉,时命乃大谬。南望建阳山,荒阡馀石兽。

生违鹿柴居,死欠狐邱首。矢口为诗文,吐言每奇秀。

()

治平山寺何岧峣,湖光吐纳山动摇。烟中明灭宝带桥,金波万叠风骚骚。

年年八月十八夜,飞廉驱云落村舍。金盆出水耀光芒,琉璃迸破银瓶泻。

()

西山春昼别,两袖落梅风。不见小龙渚,尚闻隔渚钟。

樽前荇叶白,舵尾茶华红。仙境杳然杳,酸吟雨一篷。

()

长吟短吟。恩深怨深。天边一曲瑶琴。是鸾心凤心。

香沈漏沈。魂寻梦寻。玉阶良夜愔愔。有花阴月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