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僧五首·钵塔院如大师(师年八十三)

赠僧五首·钵塔院如大师(师年八十三)朗读

《赠僧五首·钵塔院如大师(师年八十三)》是唐代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百千万劫菩提种,
八十三年功德林。
若不秉持僧行苦,
将何报答佛恩深。
慈悲不瞬诸天眼,
清净无尘几地心。
每岁八关蒙九授,
殷勤一戒重千金。

诗意:
这首诗是白居易向钵塔院的大师致敬的五首之一,大师已经八十三岁了。诗中表达了对大师的敬佩和赞颂,同时也探讨了修行和报答佛恩的主题。诗人认为大师在过去的百千万劫中种下了菩提的种子,八十三年来一直努力修行,积累了丰富的功德。诗人询问如果不坚持苦行修行,又该如何回报佛陀的深厚恩德。他赞美大师的慈悲心不停息,犹如诸天的眼睛,他的心清净无尘,几乎达到了无欲无求的境地。最后,诗人提到大师每年八关都能通过,九授戒律,显示了大师对于戒律的重视和殷勤。

赏析:
这首诗词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对僧人大师的崇敬之情。白居易通过描绘大师的修行历程和境界,传达了对佛法的尊重和对修行道路的思考。诗中的"百千万劫菩提种"和"八十三年功德林"表达了大师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修行历程,积累了丰富的功德。"慈悲不瞬诸天眼,清净无尘几地心"这两句描绘了大师内心的善念和超脱尘俗的境界。最后,诗人提到大师每年都能通过八关、九授戒律,表达了对大师对戒律的重视和刻苦修行的态度。

整首诗以朴实的语言、深深的敬意和思考修行的态度,表达了对佛教和修行者的赞颂和敬佩。它展示了诗人对于修行的理解和对佛法的推崇,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于佛教的尊重和关注。这首诗以其深刻的诗意和内涵,使人们对于修行的价值和意义产生思考和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朗读
()

猜你喜欢

太平桥上观鱼者,曲防不欲从流下。鸣榔却拟八节滩,桃花源有香山社。

()

西夏昨纵横,王师命有征。三时疲士马,四海望升平。

朔雪吹饶入,江云拥传行。王程君莫缓,拜舞万方情。

()
泽国春非上苑同,近郊花木漫青红。
今知圣化敦风俗,不许移根入禁中。
()

草绿平原春雨歇,花残曲径夕阳明。朝来暮去年年似,吹散荣华是此声。

()

梅花江上雪意残,独行远道何当还。大江风微五两静,虚馆日高双陆閒。

十载论交倾意气,一朝送别凋容颜。坐歌激烈我何有,明日射虎归南山。

()
爱山入骨髓,嗜酒在膏肓。
跌宕风烟外,歌呼麴蘖傍。
虚窗天柱晓,小瓮橐泉香。
垂老叨微禄,无忙。
()

醉是何时醉,醒到今日醒。欲挽春之臂,落花满前汀。

()

望望孤帆开紫烟,士龙飞传入朝天。才高洛下名偏盛,官近罗浮令亦仙。

宣室夜谈知转切,御屏题姓许谁先。小臣漫有王褒颂,聊欲因君献日边。

()

夏畦云稼忧芳蕤,炎官火伞烘晴曦。
何人半夜起龙蛰,慰我卒岁丰年期。
吾生正作一饱计,天意似悯三农时。

()

大君端扆暇,睿赏狎林泉。开轩临禁籞,藉野列芳筵。

参差歌管飏,容裔羽旗悬。玉池流若醴,云阁聚非烟。

()

廛中饶菜把,足以给盘餐。不逐露葵去,定遭修竹弹。

()

炎光三伏昼,洞府宜幽步。宿雨润芝田,鲜风摇桂树。

阴阴台殿敞,靡靡轩车驻。晚酌临水清,晨装出关路。

()

箐果崖芝日足餐,卖薪时亦下云端。
邻家有酒常同醉,晚岁无衣不叹寒。
黑白石充棋子用,青黄树当历头看。

()

我从渡淮涉高邮,雪风连日吹行舟。维扬地西闯夜色,星月隐见边城楼。

晴光破晓射瓜步,照耀玉宇开琼洲。冯夷收威浪妥帖,容我一到金山头。

()
入境欢声听野农,题舆今有曲江公。
官居寒露清冰里,人在光风霁月中。
席有新诗吟客满,案无滞牍讼庭空。
只愁骥足难淹久,行捧丝纶入汉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