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不瞬诸天眼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赠僧五首·钵塔院如大师(师年八十三)》,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cí bēi bù shùn zhū tiān yǎn,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百千万劫菩提种,八十三年功德林。
若不秉持僧行苦,将何报答佛恩深。
慈悲不瞬诸天眼,清净无尘几地心。
每岁八关蒙九授,殷勤一戒重千金。
()

《赠僧五首·钵塔院如大师(师年八十三)》是唐代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百千万劫菩提种,
八十三年功德林。
若不秉持僧行苦,
将何报答佛恩深。
慈悲不瞬诸天眼,
清净无尘几地心。
每岁八关蒙九授,
殷勤一戒重千金。

诗意:
这首诗是白居易向钵塔院的大师致敬的五首之一,大师已经八十三岁了。诗中表达了对大师的敬佩和赞颂,同时也探讨了修行和报答佛恩的主题。诗人认为大师在过去的百千万劫中种下了菩提的种子,八十三年来一直努力修行,积累了丰富的功德。诗人询问如果不坚持苦行修行,又该如何回报佛陀的深厚恩德。他赞美大师的慈悲心不停息,犹如诸天的眼睛,他的心清净无尘,几乎达到了无欲无求的境地。最后,诗人提到大师每年八关都能通过,九授戒律,显示了大师对于戒律的重视和殷勤。

赏析:
这首诗词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对僧人大师的崇敬之情。白居易通过描绘大师的修行历程和境界,传达了对佛法的尊重和对修行道路的思考。诗中的"百千万劫菩提种"和"八十三年功德林"表达了大师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修行历程,积累了丰富的功德。"慈悲不瞬诸天眼,清净无尘几地心"这两句描绘了大师内心的善念和超脱尘俗的境界。最后,诗人提到大师每年都能通过八关、九授戒律,表达了对大师对戒律的重视和刻苦修行的态度。

整首诗以朴实的语言、深深的敬意和思考修行的态度,表达了对佛教和修行者的赞颂和敬佩。它展示了诗人对于修行的理解和对佛法的推崇,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于佛教的尊重和关注。这首诗以其深刻的诗意和内涵,使人们对于修行的价值和意义产生思考和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