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维草木百名字

出自宋代晁补之的《和东坡先生梅花三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huǒ wéi cǎo mù bǎi míng zì,诗句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
幽闲合出昭君村,芳洁恐是三闾魂。
无人岭上更儇好,不与俗花名合昏。
苍官森出剑佩列,甲夫密裹旗枪园。
数株临水欲仙去,一笑向人如玉温。
火维草木百名字,十月不冷常炎暾。
同心紫蒂宜上苑,啄人虎豹司九门。
借令驿使能远致,要比桃李终无言。
岂惟千里共明月,亦可千里同芳樽。
()
幽闲,儇好,合昏,佩列,旗枪园,一笑,如玉温

《和东坡先生梅花三首》是宋代晁补之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幽闲合出昭君村,
芳洁恐是三闾魂。
无人岭上更儇好,
不与俗花名合昏。

中文译文:
幽静的地方融合了昭君村,
美丽而洁净,恐怕是三闾的灵魂。
山岭上没有人,更加娇艳美好,
不与普通花朵相混淆。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绘梅花为主题,表达了诗人晁补之对梅花的赞美与喜爱。诗人选择了一个幽静的地方,称之为昭君村,将梅花与这个地方相融合。他认为梅花虽然美丽洁净,却有着三闾(指春秋时期的国君)的灵魂,显示出梅花高洁的品质。

诗中提到山岭上没有人,指出梅花的高洁不与普通花朵相媲美。晁补之认为梅花在孤傲高洁中展现出更加娇艳美好的一面,与普通的花朵有着明显的区别。

诗中还出现了一些象征物,如"苍官"、"甲夫"、"火维草木百名字"等,这些象征物可能与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有关,需要结合当时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进行进一步的解读。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梅花高贵洁净的赞美,以及梅花与普通花朵的区别。它展示了梅花在幽静高洁中的美丽,以及它独特的品质和价值。同时,诗中的一些象征物也为诗词增添了一定的深度和韵味。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晁补之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