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调 斗鹌鹑

越调 斗鹌鹑朗读

《越调 斗鹌鹑》是元代作家王实甫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闲对着绿树青山,
消遣我烦心倦目。
潜入那水国渔乡,
早跳出龙潭虎窟。
披着领箬笠蓑衣,
堤防他斜风细雨。
长则是琴一张酒一壶。
自饮自斟,自歌自舞。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远离尘嚣,置身于自然山水之间的闲适生活。他通过观赏绿树青山来消遣疲惫厌倦的心灵和眼睛。他悄然来到水国渔村,早已跳出了龙潭虎窟般的危险境地。他身上披着领箬笠和蓑衣,以防斜风细雨的侵袭。他带着一张琴和一壶酒,长时间地自饮自斟,自由地歌唱和舞蹈。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了作者自由自在、悠闲的生活状态。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借景抒发了自己对烦忧疲惫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他选择潜入水国渔村,象征着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意愿。披着箬笠和蓑衣,体现了作者简朴、随性的生活态度。而琴和酒则象征着他寻求心灵愉悦和自娱自乐的方式。整首诗词流畅自然,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自由自在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烦忧的排遣和追求自由、舒适的态度,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受。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实甫

王实甫(1260年-1336年),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杂剧《西厢记》的作者,生平事迹不详。王实甫与关汉卿齐名,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创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词汇,成为中国戏曲史上“文采派”的杰出代表。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破窑记》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另有《贩茶船》、《芙蓉亭》二种,各传有曲文一折。...

王实甫朗读
()

猜你喜欢

银叶烧残,金徽按罢,东风谁主。断梨云、泪沾兰露,早也无情绪。

依稀记得,年时风景,无数蜂喧蝶舞。竟等閒、孤负芳华,只剩轻寒细雨。

()

尘事惜萦牵。再到花时又一年。佳会自应多韵事,相连。

遮莫红妆绿柳边。

()

旧京秋色转霏微,目送毗陵一雁飞。笑我畏人能久客,嗟君怀土便思归。

风高海气龙王庙,水落江声燕子矶。卉布家乡多已作,此行须换芰荷衣。

()

雨气侵罗袜,泥痕黦画裳。春阴太萧瑟,归费夕炉香。

()

海棠与江蓠,同艳异今古。我折江蓠花,间以海棠妩。

狂呼红烛来,照见花双开。恨不称花意,踟蹰清酒杯。

()

云英嫁了,弄玉归来,向翠楼琼户。虚无万叠,试问取、金阙西厢何处。

容华绝代,是王母、前头人数。看紫衣、仙佩非耶,汉殿夜凉归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