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赠周子寿二首

感事赠周子寿二首朗读

《感事赠周子寿二首》


毛遂处赵庭,
囊颖初不起。
昭君在匈奴,
画工一夕死。


取士无取名,
名下非真士。
哀弦有余音,
为君聊洗耳。

中文译文:

毛遂居于赵国之庭,
才华初现却未受重视。
昭君被困于匈奴之中,
画工在一夜间离世。


选拔士人不在乎其名声,
名下非真正的士人。
悲哀的琴弦中还有余音,
为了您愿意轻轻洗涤耳朵。

诗意:
这两首诗以短小的文字揭示了作者的感慨和思考。诗人通过四句简洁的描述,表达了他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感叹。他关注的问题是,社会对人才的忽视和曲解,以及取士标准的缺陷。

在第一首诗中,毛遂和昭君是历史上的传奇人物。毛遂是忠贞不渝的门客,但在赵国官场并未受到重视;昭君是美女,但却被迫嫁给敌国,最终导致了她宫中的画工自杀。通过这两个历史故事,诗人用简洁的词句表达了对才华被轻视和徒劳的感叹。

在第二首诗中,作者批评了选取士人只看重名声的行为。他认为,名声并不能代表真正的才华和品德,真正的士人在名下可能并不出众。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用悲哀的音乐来洗涤自己和读者的耳朵,希望能安慰受挫的心灵。

赏析:
这两首诗以简洁、凝练的文字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感叹。诗人通过选择两个历史事件中被忽视的人物,以及对取士标准的思考,揭示了他对社会价值观的思考和质疑。

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社会不公和误解的不满,他对人才的定义和价值有独特的认知。通过悲哀的音乐来洗涤耳朵,诗人希望能够净化人们的心灵,让人们在面对社会不公时,更加理性地思考和反思。

这两首诗字数不多,但通过简洁的描述和深入的思考,传递了深远的意义和感慨。诗人不仅关注个体的命运,还关注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和对人才的认知。这种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考,是宋代诗人独有的风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猜你喜欢

世事多奇遇。快人心、天人合发,英雄侠女。阅世竟无如公者,决定终身出处。

特特问、君家寓所。逆旅相依堪寄托,好夫妻、端合黄金铸。

()

春梦撩天笔一枝,梦中伤骨醒难支。今年烧梦先烧笔,检点青天白昼诗。

()

少为贱士抱弗宣,壮为祠曹默益坚。议则不敢腰膝在,庑下一揖中夷然。

()

八千里外归来客,不为探奇也打门。愿见已经过半世,相逢何幸在荒村。

只身湖海飘零久,百卷文章慷慨存。煨芋分尝坚后约,更须米汁沃灵根。

()

烟流矮屋青,水汲前溪洁。掉车若卷风,映釜如翻雪。

丝头入手长,左右旋转忙。轧轧听交响,行人闻茧香。

()

深院溪流转,回廊竹径通。珊珊鸣碎玉,袅袅弄清风。

香气侵书帙,凉阴护绮栊。便娟苍秀色,偏茂岁寒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