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寒食。唐代。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参考资料:
1、张在军,王彦安.新课标小学生必备古诗词(六年级):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年
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有意见认为此诗正是因此而发。
参考资料:
1、中国文学网.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浓郁,笼罩全城。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这首诗善于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虽然写得很含蓄,但有了历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会情况的印证,读者还是能了解诗的主题的。
参考资料:
1、中国文学网.寒食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的节日,在清明前两天,是从春秋时传下来的,是晋文公为了怀念抱木焚死的介子推而定的。
据孟棨《本事诗》记载:德宗时制诰缺乏人才,中书省提名请求御批,德宗批复说:“与韩翃”,当时有两个韩翃,于是中书省又以两人的名字同时进呈。
德宗便批与写“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韩翃。这虽是一段佳话,但足见《寒食》这首诗的广泛流传和受到的赏识。
这是一首讽刺诗,但诗人的笔法巧妙含蓄。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实际上,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作者怀着强烈的不满,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宦官进行了深刻的讽刺。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对此都极为愤慨。本诗正是因此而发。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这两句描写春日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色。“无处”指花开既多又广、“飞花”写花开的盛况,时值春日,长安城到处是飞花柳絮,一派缤纷绚烂的景象。“东风”指春风,“御柳斜”是状摹宫苑杨柳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摆姿态。“斜”字用得妙,生动地写出了柳枝的摇曳之神。这是寒食节京城的白天景色。景色由大而小,由全城而入宫苑。下面接着写宫苑傍晚的景象。“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是写天黑时分,宫苑里传送着一支支由皇帝恩赐给宦官的蜡烛。蜡烛燃烧通明,升腾起淡淡的烟雾,袅袅娜娜地萦绕在宦官家,到处弥漫着威福恩加的气势!使人如见他们那种炙手可热、得意洋洋的骄横神态。在封建习俗的统治下,不要说全城百姓,就连那些不是宠臣的朝官之家,在禁止烟火的寒食之夜,恐怕也都是漆黑一片。
唯独这些宦官之家,烛火通明,烟雾缭绕。由一斑而见全豹,仅此一点,足见这些宦官平日如何弄权倚势,欺压贤良。作者在这里仅用两句诗,写了一件传蜡烛的事情,就对皇帝的厚待亲信宦官,宦官的可恶可憎的面目暴露无遗,达到了辛辣讽刺的目的。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韩翃。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女竹枝歌。宋代。陈杰。南园一株雨前茶,阿婆手种黄玉芽。今年团栾且同摘,明年大姊阿谁家。
绍兴己巳游洞霄。宋代。杨偰。青山九锁隔凡缘,福地潜通小有天。古洞落花春寂寂,空山乱石水涓涓。金丹翠箬藏千岁,芝草琅玕定几年。惆怅何时谢尘事,山中长作地行仙。
道者与金丹开合已失,因为二首,再有投掷。唐代。章孝标。木钻钻盘石,辛勤四十年。一朝才见物,五色互呈妍。七魄憎阳盛,三彭恶命延。被他迷失却,叹息只潸然。阴阳曾作炭,造化亦分功。减自青囊里,收安玉合中。凡材难度世,神物自归空。惆怅流年速,看成白首翁。
秋蝉 其一。明代。释今摄。为爱清秋白露时,满腔积绪向谁披。乍依红叶任舒卷,长噪碧云远险夷。残月晓风偏入梦,登山临水倍堪思。不须切切频相告,自有知音过子期。
水竹清深为吕德机。明代。董纪。舍北舍南皆活水,万竿修竹四围栽。青天送月饶先得,苍雪沾泥扫不开。鱼戏早凉随影逝,鹤鸣何处应声来。小窗风定茶烟歇,可着纤尘滓绿苔。
哭鲍清卿。宋代。徐照。立性全夷淡,移有避俗氛。酒醺驴到载,吟苦鹤曾闻。连任虚分竹,长年只爱云。伤心见儿辈,犹读旧时文。
贺尤礼侍兼修史侍讲直学士院四首。宋代。张镃。化权亚史法,委巷汩凡例。良由私爱怨,或使疑信二。奸谀人力胜,危欲蔽忠义。绝识超大千,简册当吐气。
秋晓步月。明代。卢龙云。落落寒衣恨转蓬,五更人在月明中。庭前昨夜秋声急,梦里单衾客思丛。叶下井梧随堕露,声闻城柝送长风。更听嘹喨层云外,或有音书付塞鸿。
浪淘沙。宋代。柳永。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那堪酒醒,又闻空阶,夜雨频滴。嗟因循、久作天涯客。负佳人、几许盟言,便忍把、从前欢会,陡顿翻成忧戚。愁极。再三追思,洞庭深处,几度饮散歌阑,香暖鸳鸯被,岂暂时疏散,费伊心力。殢云尤雨,有万般千种,相怜相惜。恰到如今,天长漏永,无端自家疏隔。知何时、却拥秦云态,愿低帏昵枕,轻轻细说与,江乡夜夜,数寒更思忆。
郊居八首 其一。明代。张时彻。朝出野田游,暮向林皋宿。策杖入蓬门,溪云犹在足。霞鸟背翔,皓月江心浴。樵钓共为徒,庶几郑子谷。
偶书邸壁。宋代。陆文圭。俯仰随人似桔槌,功名落落倦英豪。婆娑借可供实戏,寂寞安能免客嘲。空有云心怀鹤发,竟无风力举鸿毛。祖剑起舞成何事,岁晚柴桑是故交。
百道流泉万道鸣,数峰飞雨一峰晴。不来狂负烟霞癖,此后难为山水情。
偏值富春春色好,遥闻仙吏吏尘清。相逢不厌瓜期近,归路同君著屐行。
思游富春久矣同治戊辰秋湘文观察守衢州有书见招以事牵率次年春始成行沿途看山得诗四首 其二。清代。沈梧。百道流泉万道鸣,数峰飞雨一峰晴。不来狂负烟霞癖,此后难为山水情。偏值富春春色好,遥闻仙吏吏尘清。相逢不厌瓜期近,归路同君著屐行。
咏鹭鸶。宋代。邵棠。如鷳非鹤自精神,天地江湖快尔生。既不鹃吟因甚瘦,何尝食素也能清。随身钓具去无计,到处画图来便成。见说得鱼归较晚,芦花滩上月偏明。
节妇郑氏诗。清代。陆登选。琴风凄断泣孤鸾,霜月惊看花魄残。劲节不磨天地老,幽怀有恨水云乾。帷空祗是存冰檗,镜破还同折镆干。含笑九原双比翼,贞心长彻海波寒。
浣溪沙·霜落千林木叶丹。近现代。王国维。霜落千林木叶丹。远山如在有无间。经秋何事亦孱颜。且向田家拚泥饮,聊从卜肆憩征鞍。只应游戏在尘寰。
李氏素风堂。宋代。曾巩。丞相事唐室,独驰三绝名。家世在图史,诗书传后生。郎位逮流泽,出令箴辈惊。岁暮营燕坐,高居遗世情。翠竹带书幌,青山临酒觥。已使襟韵适,况闻吟诵声。自可化乡里,岂唯门户荣。果有过庭子,颍然材思精。抱璞已三献,惊人当一鸣。风义故常在,兹堂非偶成。
立春前一日晓辉新婚四韵以贺。清代。陈忠平。琴鸣初九日,红烛结双花。好雨宜鸾梦,霁窗窥月牙。画眉新弄笔,举案试调茶。笑看春醒处,盈盈涵翠芽。
题画菜。明代。王汝玉。我本山中食荠肠,玉堂饕饫大官羊。却思春雨閒园后,煮得新葵满釜香。
月夜听琴效渔父辞。宋代。胡仲参。风入古松成节奏,泉奔幽磴响琮琤。琴中弹意不弹声,猛拂朱弦灯焰落。细敲玉版梦魂清,啼乌枝上月三更。
次韵孙莘老见赠时莘老移庐州因以别之。宋代。苏轼。炉锤一手赋形殊,造物无心敢忘渠。我本疏顽固当尔,子犹沦落况其余。龚黄侧畔难言政,罗赵前头且眩书。(莘老见称政事与书,而莘老书至不工。)惟有阳关一杯酒,殷勤重唱赠离居。
栗里华阳窝辞 栗里扇。唐代。王质。生绡白团,有风亦袢。玉润碧鲜,无风亦寒。在我窝兮不可离,吾无玉手捉蒲葵,蒲葵自托东山辉。
和秀卿梅二首。宋代。张明中。月中仙子解征骖,不是株林见夏南。松竹不凋霜后翠,玉肌得共岁寒三。
东飞伯劳歌。南北朝。萧衍。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艳照里闾。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帷绮箔脂粉香。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与谁同。
责商山四皓。唐代。蔡京。秦末家家思逐鹿,商山四皓独忘机。如何鬓发霜相似,更出深山定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