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十首(崇祯元年)

杂感十首(崇祯元年)朗读

《杂感十首(崇祯元年)》是明代于鉴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人间白昼自繁华,
别有玄心托赋家。
尺牍殷勤非盛览,
衡门寂历少侯芭。
劳生晦朔观朝菌,
隙地阴晴视昔耶。
何处更求岩壑隐,
男儿襟气是烟霞。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对人间世俗的繁华和虚幻之感,表达了对内心追求深奥玄妙境界的渴望。作者通过对尘世俗事和个人境遇的观察,表达了对现实的思索和疑问,同时彰显了自己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和不屈的精神。

赏析:
这首诗词运用了典型的明代文人风格,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繁华的厌倦和对玄妙境界的向往。首两句描述了人间白天的繁华景象,但作者在这繁华之中抱有一颗玄奥的心灵,寄托于自己的诗歌创作之中。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作者的作品并不是为了追求广泛的阅读和赞美,而是对于真正懂得欣赏和理解的人的期待。衡门指衡门书院,寂历指历史的长河中默默无闻的人物,“少侯芭”则指少数人能够欣赏到的东西。通过这两句,作者表达了自己对于真正懂得欣赏的读者的期望和对于功名利禄的淡漠态度。

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作者在平凡的生活中观察到的一些微小的变化,如晦朔观朝菌、隙地阴晴。这些细微的变化引发了作者对于历史的思考和对于人世间事物的深入观察。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希望能够找到一个隐居的地方,远离尘世的喧嚣,展现出一个男子汉应有的豪情壮志。

整首诗词通过对于世俗和理想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于内心世界的独立追求和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它以明代文人的风格和意境,展现了作者对于人生价值和境界追求的独特视角,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思想深度。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猜你喜欢

细细劈桃枝,织个随身烟壳。把着翠筒溜去。笑沙禽不觉。

雨中局蹐也相忘,只当戴青箬,罢钓一齐回去,听鸣桹各各。

()

浦子潮生,正颂菊骚兰,橘春凉后。叶叶商声,催添薄罗吟袖。

玲珑竹捲犀钩,早飞堕、冰蟾如昼。知否。闰秋宵更长,又迟重九。

()

翠黛满云封,遥看北镇雄。壮观侔五岳,峻秩比三公。

葱郁兴王气,扶摇广莫风。勒铭维祖烈,瞻仰万年同。

()

东邻催早耕,西舍呼浸谷。花残蜀鸟啼,春老吴蚕熟。

蚑蚑鞠雪腰,盈盈皤丝腹。剪草架初齐,女郎看上簇。

()

不画渔竿与钓矶,清溪萍藻自霏微。我非鱼却知鱼乐,相对悠悠两忘机。

()

秋冷衾寒眼泪多。文圆此日病如何。若闻遥夜怨湘娥。

恨海几曾填木石,爱河蓦地起风波。声声行不得哥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