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杂诗十一首

和陶杂诗十一首朗读

《和陶杂诗十一首》是苏轼的诗作,这首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相如偶一官,
喷鄙夜傅老。
不记杜甫时,
洗器混杂包。
著书曾几何,
口肺土燥。
琴台有余力,
笑我归不早。
作书留故人,
明亮我怀抱。
余生幸无愧,
可与君平道。

这首诗的诗意是苏轼对自己一生的经历和成就的总结,表达了他对过去的回顾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人首先提到自己在朝廷中偶然获得一个官职,然后嘲笑了某些满口鄙视他的人。接着,他提到自己不记得杜甫那样的时光,意味着他对自己的才华和成就充满自信。诗人感叹自己写了很多书,但是感到口干和肺躁,显示了他写作的辛苦和不易。诗中还提到了琴台,表示自己有余力,暗示他在音乐方面也有所造诣。最后,诗人说自己留下了一些作品给故人,明白地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之情。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一生的自豪和无愧,以及与他人同样平等的态度。

这首诗流露出苏轼的自信和豪情,展示了他对自己人生的总结和对未来的希望。他以自傲的姿态回顾过去,同时表达了对友情的思念和对与他人平等相处的态度。整首诗结构简洁明快,语言清新自然,表达了苏轼独特的才情和人生态度。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炉边促席围银蜡。兰舟准待明朝发。坐到五更钟。忽然归思慵。

六幺催未歇。故故飞觞急。休却眼前杯。玉人容易来。

()

路与樵人争,深入寒山曲。缅维小宛堂,曾驻高人躅。

丘壑构天然,秀野远尘俗。露滴疏花红,烟寒芳草绿。

()

凌烟当日记形容,闽海风飙未得从。故里尚留旋马宅,他乡遥起若堂封。

苔生宋璟祠前碣,雪覆要离墓上松。借问家声谁可似,只今荀氏有双龙。

()

大海天之东,其处有黄金之宫,上界帝子居其中。

欲往从之,水波雷骇。几望见之,以风为解。徐福至彼,止王不来。

()

寂寂帘垂地,新愁两发知。春寒多酿病,暮雨不宜诗。

炉爱香存性,瓶怜花折枝。关心看蟢子,屏角有虫丝。

()

遍野秋云打稻天,数家鸡犬夕阳边。老农老圃吾将倦,饭熟黄粱不肯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