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潘三失解后饮酒

与潘三失解后饮酒朗读

《与潘三失解后饮酒》是苏轼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千金敝帚人谁买,
半额蛾眉世所妍。
顾我自为都矂眊,
怜君欲斗小婵娟。
青云岂易量他日,
黄菊犹应似去年。
醉里未知谁得丧,
满江风月不论钱。

中文译文:
千金买不到破帚,世间美女蛾眉弯。
我只顾自己愁眉蹙,却怜惜你要与小婵娟争艳。
青云难以量测未来的日子,黄菊依然像去年一样。
醉酒中不知道谁失去了什么,满江风月不论财富多少。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情感复杂的场景,作者与潘三发生了误会,但却选择了喝酒来解愁。诗中的情感起伏和对人情世故的思考是苏轼诗词的常见主题之一。

首句“千金敝帚人谁买”,表达了一种无奈和自嘲的情绪。这里的“千金敝帚”形容自己的境地贫困,却没有人愿意买他的破帚子,暗喻自己的才华被冷落。接着,作者提到“半额蛾眉世所妍”,形容了世间美女的容貌,与自己形成强烈的对比。

第二联写出了作者面对困境的态度。“顾我自为都矂眊”,表达了作者愁眉苦脸的样子,也暗示了他对自己的不满。然而,他却怜惜潘三,愿意与她争艳。“怜君欲斗小婵娟”,表达了作者对潘三的关心和牵挂。

第三联以“青云”和“黄菊”作为意象,表达了对未来和时光流转的思考。“青云岂易量他日”表示未来的前程是无法预测的,而“黄菊犹应似去年”则暗示了时光流转的不可逆转性。

最后两句“醉里未知谁得丧,满江风月不论钱”表达了作者在醉酒中对失去的东西的迷惑和对物质财富的不重视。满江风月是指美景,而作者认为美景无论财富多少都无法影响到它的价值。

整首诗词以对比和对人生境遇的反思为主题,通过描绘自己与潘三的情感纠葛,以及对财富和时光流转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人世间的深刻触动和感慨。这首诗词展现了苏轼独特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情感境遇和人生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樱桃宴罢人归后。正烟笼淡月,疏窗如画。红药栏边,当日新携素手。

睡起微闻花叹息,似记得、星星密咒。依旧。对漂香泊粉,几枝春瘦。

()

拄杖偏宜最上头,羽人何处访丹丘。四山春雨空侵牖,终日奇云不去楼。

欲与《黄庭》参《内景》,谁将紫字写灵修。古藤花发烹泉水,缘结烟霞拟再游。

()

拜起月初三,月比眉儿瘦。不遣红灯照画廊,缥缈临风袖。

庭院似清湘,人是湘灵否。谁写长天秋思图,熨得栏干透。

()

胜地饶佳致,都教一雨收。风掀高树吼,江叠怒涛流。

坐久云徐敛,宵深象始幽。暂时烦虑息,我亦欲勾留。

()

土膏开动草芬芳,缓辔循行十里塘。细雨斜飘山渐绿,小桃半吐柳初黄。

闲随戏水沙鸥狎,又见营巢海燕忙。寓目物情忻自得,良辰倍觉惜韶光。

()

日射关门宿雾开,化城咫尺首重回。仙云片片随行骑,直自清凉山顶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