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王巩韵送其侄震知蔡州

用王巩韵送其侄震知蔡州朗读

《用王巩韵送其侄震知蔡州》是苏轼写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九门插天开,万马先朝屯。
举鞭红尘中,相见不得言。
夜走清虚宿,扣门惊鹊翻。
君家汾阳家,永巷车雷奔。
夕郎方不夕,列戟以自藩。
相逢开月阁,画檐低金盆。
至今梦中语,犹举灯前樽。
阿戎修玉牒,未惮笔削烦。
君归助献纳,坐继岑与温。
我客二子间,不复寻诸孙。
(子美诗云,权门多噂沓,且复寻诸孙。)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苏轼送侄子震知去蔡州的作品。诗中采用了王巩的韵律,表达了诗人对侄子离别的情感和对他的期望。

诗的开头描绘了城门高耸入云,象征着道别的时刻已经到来,万马先朝屯,意味着离别的人们已经聚集。苏轼手举鞭子,身处红尘之中,与侄子相见却无言可说,表达了内心的别离之苦。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夜晚离开的场景,苏轼在清虚(地名)过夜,敲门声惊起了鹊鸟,暗示了别离的悲情。君家的车马奔驰在永巷(地名),象征着离别的人将踏上漫漫征程。

下一段中,夕郎(地名)并不停留,列戟(兵器)来自护卫,显示出离别的危险和无奈。相逢时,他们在开月阁见面,画檐上的金盆低垂,象征着离别的泪水。

最后几句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情。至今,他仍然在梦中与侄子交谈,就像当初举起酒杯一样。阿戎修玉牒,未曾厌倦地写信,表示对侄子的关怀。君归时将帮助交纳贡献,坐继岑与温,指的是侄子将担任官职并继承岑参和温瑞安的遗志。

最后一句是引用子美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权贵门第的繁杂和对寻找后代的期望。

整首诗词以别离为主题,描绘了离别时的情景和诗人对侄子的思念之情。通过景物描写和意象的运用,展示了离别的辛酸和人情世故,表达了诗人对侄子前程的期望和对后代的重视。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山浅雨亦深,烟光暮如积。窅然清池上,暂与尘土隔。

倚杖玩浮沤,凭阑数归翼。无生复奚灭,有动随所息。

()

知君心似玉壶清,未肯缁尘久雒京。若到吴阊寻旧迹,五噫东去一梁生。

()

一丸微月破黄昏。卷定帘痕。划定炉痕。春归谁与试温存。

春瘦三分。人瘦三分。

()

昨朝相见,浑如不见,鹦鹉催妆无力。香消茶熟等多时,才镜槛、回廊一瞥。

今朝不见,胜如重见,庭院暮寒时节。城闉灯火促归舟,露帘里、惨红裙褶。

()

高层徙倚日俄西,似剑群硭望益迷。又向南天见新月,依然孤处介荒蹊。

逢辰集感催宣发,贳醉凭谁续曩题。雪后看山正同快,梦回无奈晓鸦啼。

()

游吴还适越,扰扰走人寰。苔绕溪边径,波连屋上山。

身随一剑老,心逐片帆还。远岫穿云翠,烟萝不暇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