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范祖禹

答范祖禹朗读
吾州下邑生刘季谁数区区张与李
(来诗有张仆射、李临淮之句。
)重瞳遗?亦已尘埃惟有黄楼临泗水
(郡有厅事,俗谓之霸王厅,相传不可坐,仆拆之以盖黄楼。
而今太守老且寒侠气不洗儒生酸
犹胜白门穷吕布欲将鞍马事曹瞒

《答范祖禹》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吾州下邑生刘季,
谁数区区张与李。
重瞳遗?亦已尘埃,
惟有黄楼临泗水。

而今太守老且寒,
侠气不洗儒生酸。
犹胜白门穷吕布,
欲将鞍马事曹瞒。

诗意:
这首诗是苏轼给范祖禹的回答。诗中描述了一个名叫刘季的人,他在乡下,平凡无足轻重,与张姓和李姓的人相比被忽略不计。然而,他拥有重瞳遗?(可能指遗失的重瞳宝石)的传说,虽然已经被人遗忘,但他所住的黄楼依然矗立在泗水畔。

接着,诗人提及现在的太守已经年老且清贫,他的侠义气概超越了一般的儒生庸碌无为。太守的侠气甚至胜过了白门(指白门楼,意指权贵)上的贫穷将领吕布。诗人表示自己欲将鞍马事曹瞒(指刘备),意思是他希望效仿曹操(字曹瞒),成为一个有胆略、有抱负的人物。

赏析:
这首诗揭示了作者苏轼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个人追求的表达。诗中通过刘季的形象展现了许多默默无闻的人,他们可能被社会忽视,但他们仍然保持着自己的尊严和坚守。黄楼临泗水的意象,传递出作者对历史文化的关注和对传统价值的尊重。

在诗的后半部分,苏轼通过比较太守和吕布,展示了自己对侠义精神和追求卓越的崇尚。他认为太守虽然年老寒微,但他的侠义之气胜过了权贵和贫穷将领,表达了对侠义精神和追求真正价值的推崇。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思考,抒发了作者对侠义精神、个人追求和社会价值观的关注。它既揭示了人物的形象和命运,又透露了作者对真正英雄气概的追求,展示了苏轼对于人生意义和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欃枪何日扫金川,渺渺孤军万里悬。臣力已衰思马革,壮心未已毕戈鋋。

一生欲树千秋业,百死宁期五字传。漫托文章能报国,如君亮节几人全。

()

东亭好,无事掩深闺。痛饮长歌红烛夜,沉香小像曲屏西。

何处不堪题。

()

水南通曲港,水北入回溪。绛雪侵衣艳,赪霞绕屋低。

影迷栖栋燕,声杳隔林鸡。槛外风微起,飘零锦堕泥。

()

晚风过。雨如梭。谢了春红落了荷。影灯飞黛蛾。

酒已多。且呵呵。醉了无言夕照和。夜长人奈何。

()

杨花寥落,悔与东风约。梦醒深心无处著,坐看壁灯黄烁。

春馀一袭空衣,浮生衰草荒祠。谁在夜阑低语,雨痕滑过蔷薇。

()

柳臂飏丝,苔花凝础,斜阳犹惜晴短。客喷中夜笛,逆旅惊流燕。

等閒韶光已半。更东风、征衣催减。梦与晨争,红经雨瘦,零乱旧欢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