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王滁州见寄

次韵王滁州见寄朗读

《次韵王滁州见寄》是苏轼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斯人何似似春雨,
歌舞农夫怨行路。
君看永叔与元之,
坎轲一生遭口语。

这位人物像春雨一样,怀有浓郁的情感。歌舞的农夫们抱怨着他们辛勤劳作的道路。请你仔细看看永叔和元之,坎轲一生受尽了口舌之辱。

两翁当年鬓未丝,
玉堂挥翰手如飞。
教得滁人解吟咏,
至今里巷嘲轻肥。

当年两位老人的鬓发还没有一丝白发,他们在玉堂之上挥舞着笔,写字如飞。他们教导滁州的居民学会吟咏诗词,可是至今仍有人嘲笑他们轻浮肥胖的样子。

君家联翩尽卿相,
独来坐啸溪山上。
笑捐浮利一鸡肋,
多取清名几熊掌。

你家族中的人事务繁忙,担任了许多重要的职位。而你独自一人来到山上吟诵唱和。你轻松地放弃了那些微不足道的利益,追求的是清名望和高尚的品德。

丈夫自重贵难售,
两翁今与青山久。
后来太守更风流,
要伴前人作诗瘦。

一个有品德的男子自重自贵,很难被买通。两位老人至今与青山为伴已经很久了。后来的太守更加风流倜傥,他希望能与前人一样通过写诗瘦身。

我倦承明苦求出,
到处遗踪寻六一。
凭君试与问琅邪,
许我来游莫难色。

我已经厌倦了承受明君的压力,苦苦追求出人头地。我四处留下了我的足迹,希望能找到六一(指刘过,北宋名将)。请你向他打听打听我,告诉他我愿意前去游玩,不要担心难色(困难)。

这首诗词以描写一位有着高尚品德的人物为主线,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推崇和对清名望的追求。作者借此抒发了对自己处境的痛苦和对过往辉煌时刻的向往。同时,诗中还融入了对社会现象的讽刺和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担忧。整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现了苏轼对人生价值和社会风貌的深刻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早归来,三径里。衣白风流,欲傲君王紫。标格不容轻位置。

根叶生香,君与莲花耳。

()

长吟短吟。恩深怨深。天边一曲瑶琴。是鸾心凤心。

香沈漏沈。魂寻梦寻。玉阶良夜愔愔。有花阴月阴。

()

扬帆十日,正天风吹绿,江南万树。遥望灵岩山下气,识有仙才人住。

一代词清,十年心折,闺阁无前古。兰霏玉映,风神消我尘土。

()

盈盈纬车妇,荆布事素朴。丝丝理到头,的的出新濯。

心忙不遑食,腕倦何曾觉。忽听归鸦啼,斜阳挂屋角。

()

陈师鞠旅卜良朝,万里糇粮备已饶。习战自能闲纪律,临戎惟在戒矜骄。

剑莹鸊鹈清光闪,旗绕龙蛇赤羽飘。听彻前锋歌六月,云台合待姓名标。

()

褒公鄂公沙数恒,昭陵玉马嘶鱼镫。咸阳凿地古戈出,当年白气光如绳。

虬髯公子历长剑,驱除六合归澄清。吐蕃突厥置亭障,受降远树轮台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