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惠循二守相会

次韵惠循二守相会朗读

《次韵惠循二守相会》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共惜相从一寸阴,
酒杯虽浅意殊深。
且同月下三人影,
莫作天涯万里心。
东岭近开松菊径,
南堂初绝斧斤音。
知君善颂如张老,
犹望携壶更一临。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苏轼和两位友人惠循二守的相聚情景。诗中表达了他们共同珍惜时光,即使一寸阴影的时间也能共享。虽然他们所举杯的酒量不多,但其中蕴含的情意却非常深厚。他们三人共同在月光下留下了身影,诗人呼吁彼此不要把心思寄托在遥远的地方。东山的小径上松树和菊花开始盛开,而南堂的斧斤声却初次停息。诗人知道朋友善于吟颂,就像老诗人张老一样,他依然期待着朋友能够带着酒壶再次来临。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友情和珍惜时光的情感。诗人通过描绘自己与友人相聚的场景,展示了他们之间的默契和情谊。一寸阴影的时间象征短暂而珍贵的相聚,而酒杯虽然浅,却蕴含着深刻的情感。诗人通过月下三人影的形象,表达了对友人之间亲密无间的期望。诗中的东岭和南堂则是具体的景象,东岭的松树和菊花开放,而南堂的斧斤声初次停息,这些景象象征着时光的流转和变化。最后,诗人向友人致敬,称赞他善于吟颂,希望能再次与他共饮一壶。

整体上,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具象的描写,表达了友情和珍惜时光的主题。诗人以平实的词句表达了内心的情感,展示了友人之间的默契和真挚的情感交流。这首诗词以其深情和思索的力量,让读者感受到了友情的珍贵和时光的流转。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鞭哨青骡,村投白兔。不寒不暖飘秋雨。草花揉碎雪蹄香,纷纷乱蝶随鬉舞。

水漫城坳,从兹唤渡。逢人先问丁家埠。扬州划子鸭儿头,凭谁载取离愁去。

()

家住桐庐水石寰,随亲游幕未南还。髫龄失怙伤孤露,十载跏趺洛下山。

()

昔年曾作天台游,一瓢一笠挂杖头。玉霄峰耸万螺髻,石梁瀑卷双龙湫。

翠微几折入古寺,禅堂钟磬清且幽。苍藤夭矫挂石壁,疏花红缀空岩秋。

()

人生聚散本浮沤,回首苍茫感昔游。晓露未收花力重,午阴欲定鸟声幽。

闻香小坐忘尘世,步月清言扫旧愁。梅影横斜应似画,残英满地有谁收。

()

招提佳境足清游,曳屐重登最上头。百道泉声喧客座,四围山色入僧楼。

白云如絮不成雨,黄叶满林都是秋。笑语诸君慢归去,禅房花木好探幽。

()

宜州谑谶竟非讹,墓道荒城宿草多。一代党人悲孟博,中天诗派并东坡。

空堂岁晚陈鸡黍,古屋秋深挂薜萝。二十四家谁续订,南诹宗嗣近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