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梦回文二首(并叙)

记梦回文二首(并叙)朗读

《记梦回文二首(并叙)》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十二月二十五日,大雪初晴,
梦中的人用雪水煮小团茶,
让美人歌唱,一起品尝。
在梦中,我写了一句回文诗,
醒来后记住了这一句:
乱点余花唾碧衫。
这句诗用了飞燕唾花的故事,
于是我继续写下两句绝句:
酡颜玉碗捧纤纤,
乱点余花唾碧衫。
歌咽水云凝静院,
梦惊松雪落空岩。
空花落尽酒倾缸,
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焙浅瓯新活火,
龙团小碾斗晴窗。

诗意:
《记梦回文二首(并叙)》这首诗词通过梦中的场景和回文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想象和追求。在大雪初晴的日子里,作者在梦中与人共饮雪水煮的小团茶,并赋予美人歌唱的情节。梦中的一句回文诗“乱点余花唾碧衫”以飞燕唾花为典故,表达了美好的意境和情感。接着,作者续写了两句绝句,描绘了酡颜玉碗捧茶的景象,以及梦中的宁静院落、松雪飘落的空岩、日上山的融雪涨江等景致。最后两句则描述了红焙浅瓯、新活火以及龙团小碾斗晴窗,给人一种温馨而宁静的感觉。

赏析:
《记梦回文二首(并叙)》以梦境中的情节为起点,通过回文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梦中的场景和意象丰富而细腻,展示了苏轼独特的艺术想象力和诗词才华。回文的形式使整首诗词具有一定的韵律和节奏感,增加了诗意的层次和魅力。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致入微,通过细腻的文字,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美好的梦境之中。整首诗词以唯美、闲适的情调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追求,同时也传递了作者对自然景物和人文情感的深刻体验。这首诗词在形式和意境上都具有独特的魅力,是苏轼优秀诗作之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宫中教战事依然,此印沈埋定几年。天与文孙重管领,猩红钤上十三篇。

()

忆昔当春时,寿君惭不文。未几闻君丧,奄忽如流云。

流云过眼空悲怨,大火西流时倏变。玉楼金屋网蟏蛸,西风叶落空深院。

()

玉节天南照远空。使槎轻万里,旧乘风。晴川草色醉吟中,君恩在,肯拂赐衣红。

青翰数青峰。晚凉添绣被,麝熏笼。竹炉清响暂时同。

()

道统三王大,功超二帝优。斯文垂彖系,吾志在春秋。

车服先公制,威仪弟子修。宅闻丝竹响,壁有简编留。

()

辋川六月写沧浪,梦入平津逸兴长。却忆挥毫千万里,风生腕底为君凉。

()

兴废非偶然,当年事犹昨。只今久沦灭,屈指频惊愕。

废池春草封,古蔓残碑络。青山独无恙,空翠向人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