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与可墨竹(并叙)

题文与可墨竹(并叙)朗读

《题文与可墨竹(并叙)》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故人文与可为道师
王执中作墨竹
且谓执中勿使他人书字
待苏子瞻来
令作诗其侧
与可既没八年而轼始还朝
见之
乃赋一首
斯人定何人
游戏得自在
诗鸣草圣余
兼入竹三昧
时时出木石
荒怪轶象外
举世知珍之
赏会独予最
知音古难合
奄忽不少待
谁云死生隔
相见如龚隗

诗意:
这首诗词是苏轼写给他的老友王执中的,王执中是一位擅长绘画的道士,他创作了一幅墨竹画,并交给苏轼保存。王执中要求苏轼不要让其他人在画上题字,等苏轼来了之后,他会在旁边作诗。经过八年的分别,苏轼终于回到朝廷,见到了王执中,于是赋诗一首。

这首诗表达了苏轼对王执中的敬佩和赞美。苏轼称王执中是谁定的什么样的人,他的墨竹画作给人们带来了自由自在的游戏感觉,诗和画相得益彰,共同传达出墨竹的神奇之处。墨竹画中的竹子常常与自然界的木石相得益彰,展现出荒怪的景象。尽管世人都知道这幅画的珍贵,但苏轼认为他能最好地欣赏它。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王执中的墨竹画,展现了苏轼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王执中的钦佩之情。诗中通过墨竹画所传达的自由自在、荒怪奇妙的形象,表达了艺术的力量和魅力。苏轼将墨竹的境界与诗的境界相结合,将王执中的墨竹画作与自己的诗作相互呼应,展示了诗人对于艺术和创作的追求。

诗词中还表达了苏轼对知音难得和友情珍贵的思考。他认为找到真正的知音是困难的,而与王执中的友情是难得的,不应该被轻视。他以龚隗相见的比喻,暗示着友情的重要性和相见的喜悦。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现了苏轼对艺术和友情的热爱,通过墨竹的形象和诗作的交融,传递了对自由、奇妙和珍贵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宫样盘云绣凤头。一帆风顺载春愁。可能相与五湖游。

准拟朝来楼山望,美人妆阁隔重楼。暮云春树见无由。

()

警跸闻传膳,枢廷述地方。宸游兼武备,大典在官长。

禁额如云起,仙人隔仗望。万重珊翠里,不数尚书郎。

()

生来曾不识衣衫,裸体年年耐岁寒。犊鼻也知难免俗,乌青三尺是围阑。

()

宿慕金山寺,今方识化城。雨昏春嶂合,石激晚潮鸣。

不辨江天色,惟闻钟磬声。因知羁旅境,触景易生情。

()

初月照扁舟,潮声洗客愁。孤村一树矗,隔岸数帆收。

霄汉闻鸣雁,沙汀玩宿鸥。渔歌入夜寂,风景似清秋。

()

久别几于消息断,重逢犹记道途閒。两山相忆秋同老,一夜刚随雨到山。

故旧何人堪共话,林峦有主暂投閒。乱流落叶声兼下,听彻寒扉不上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