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秭归界

入秭归界朗读

诗词:《入秭归界》

山根系马得浆家,
深入穷乡事可嗟。
蚯蚓祟人能作瘴,
茱萸随俗强煎茶。

幽禽不见但闻语,
野草无名都著花。
窈窕崎岖殊未艾,
去程方始问三巴。

中文译文:
山根系马得浆家,
深入穷乡事令人感叹。
蚯蚓害人能制造瘴气,
茱萸随从俗世坚持煎茶。

幽禽不可见只闻其语,
野草无名却都开放花朵。
幽深的山峦曲折不平,
前进的旅程方才问及三巴。

诗意:
这首诗是范成大写于宋代的作品,通过描绘一幅山野景象,表达了对乡村贫困与人情世故的深切感叹。诗中运用了山根系马得浆家的意象,象征着人们深入贫困乡村的艰难境遇。蚯蚓祟人能作瘴,茱萸随俗强煎茶,表现了人们在困境中生存的适应能力与无奈选择。

诗人用幽禽不见但闻语、野草无名都著花的描写手法,传达了一种离奇与神秘的氛围。山峦曲折崎岖,窈窕难行,暗示着前进的道路异常艰辛,前方的三巴道路更是充满未知与挑战。

整首诗以山野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山川的特点,抒发了对困境与艰辛的感慨,以及对未来旅程的期许与问询。

赏析:
《入秭归界》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山野景象,通过山根系马得浆家、蚯蚓祟人能作瘴等意象的运用,将乡村贫困与人情世故的现实问题融入其中,表达了对这些问题的深切关注与思考。

诗中的幽禽、野草等形象,虽然没有具体的描写,但通过诗人的巧妙运用,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神秘、不可名状的存在,增添了诗歌的意境与情趣。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象鲜明,给人以思考与共鸣的空间。它揭示了人们在困境中的困顿与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与追求。这使得《入秭归界》成为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感染力的诗词作品。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范成大朗读
()

猜你喜欢

我家江渎池边水,每爱名从北宋传。却怪放翁当日句,满街丹荔不论钱。

()

流离踰二纪,怆恍历三都。堕甑煤还拾,承槽酒旋沽。

荒庭依老桧,空谷遗生刍。白发偕宗叟,相看道不孤。

()

伤今已抱终天恨,追往犹为爱日欢。忾若户前闻叹息,俨如堂上坐衣冠。

驯乌止树生多子,慈竹缘池长百竿。欲向旧京传孝友,当时谁得似丁兰。

()

与子穷年长作客,子非朱颜我头白。燕山一别八年馀,再裹行幐来九陌。

君才如海不可量,奇正纵横势莫当。弹筝叩缶坐太息,岂可日月无弦望。

()

春暮饶佳景,闲行踏碧苔。落花浮水面,戏蝶舞墙隈。

春拂兰丛暖,阴移竹影回。流光将入夏,更有牡丹开。

()

只敕宣传幸玉熙,乐工先候九龙池。装成傀儡新番戏,尽日开帘看水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