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南乡子朗读
归梦寄吴樯。
水驿江程去路长。
想见芳洲初系缆,斜阳。
烟树参差认武昌
愁鬓点新霜
曾是朝衣染御香
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
却恐它乡胜故乡。
【注释】

①吴:泛指南方。 樯:桅杆。泛指舟船。
②驿:古时传送文书者休息、换马的处所。这里泛指行程。
③霜:这里指白发。

【评解】

这首词是陆游奉调入京、即将离开成都时的作品。既写出对故乡的怀念,又流露了
对成都的无限留恋。上片是想见归途中的情景。水驿江程,芳洲系缆。斜阳夕照,烟树
参差。
下片推想重返故乡的境况。愁鬓点霜,故交零落,凄凉况味,反觉不如他乡矣。心
理刻画,细致入微。全词意境幽美,景色如画。委婉清丽,含凄无限。

【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入手处仅写舟行,已含有客中愁思。
“料阳”二句秀逸入画。继言满拟以还乡之乐,偿恋阙之怀,而门巷依然,故交零
落,转不若寂寞他乡,尚无睹物怀人之感,乃透进一层写法。

------------------------------
淳熙五年(1178 年)春二月,陆游自蜀东归,秋初抵武昌。这首词是作者在将要到武昌的船中所写的。
上片写行程及景色 。“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 。”写作者只身乘归吴的船只,虽经过了许多水陆途程,但前路还很遥远 。陆游在蜀的《秋思》诗,已有“吴樯楚柁动归思,陇月巴云空复情”之句;动身离蜀的《叙州》诗,又有“楚柁吴樯又远游,浣花行乐梦西州” 之句。屡言“吴樯”,无非指归吴的船只。担忧前程的遥远,寄归梦于吴樯,也无非是表达归吴急切的心情 ,希望船行顺利、迅速而已。妙在“ 寄梦 ”一事,措语新奇,富有想象力,有如李白诗之写“我寄愁心与明月”。“想见芳洲初系缆,斜阳,烟树参差认武昌 。”“ 想见”,是临近武昌时的设想。
武昌有江山草树之胜,崔颢《黄鹤楼》诗,有“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之句。作者设想在傍晚夕阳中船抵武昌,系缆于洲边上,必然能看见山上山下,一片烟树参差起伏的胜景时的情景。单单一个“认”字,便见是归途重游,已有前游印象,可以对照辨认。这三句,写景既美,又切武昌情况;用笔贴实凝炼,而又灵活有情韵。
下片抒情。“愁鬓点新霜,曾是朝衣染御香。”上句自叹年老,是年五十四岁;下句追思曾为朝官,离开朝廷已经很久。这次东归,是奉孝宗的召命,念旧思今,一样是前程难卜,感情复杂,滋味当然不会好受。“朝衣”事,是从贾至《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剑珮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晓随天仗入 ,暮惹御香归”中演化而出。
下面三句,与上片结尾相同,也是运用了设想的手法。
作客思乡 ,本是诗人描写晋王赞诗:“ 人情怀旧乡,客鸟思故林。”唐李商隐诗:“人生岂得长无谓,怀古思乡共白头 。”陆游在蜀,也有思乡之句,如“久客天涯忆故园”、“故山空有梦魂归”等。这时作者在还乡途中,忽然想起 :“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却恐他乡胜故乡” 。意境新奇 。这个意境,似源于杜甫《得舍弟消息》诗 :“乱后谁归得 ?他乡胜故乡。”
但杜甫说的是故乡遭乱,欲归不得,不如在他乡暂且安身,是对过去之事的比较;陆游说的是久别回乡,交旧多死亡离散的变化,怕比客居他乡所引起的寂寞与伤感更大,是对未来之事的顾虑。语句相同,旨趣不同,着了“却恐”二字,更觉得这不是简单的沿袭。
这未必就等于黄庭坚所说的“ 脱胎换骨”,而更可能是对各自生活感受的不谋而合。这种想归怕归的心情,内心是矛盾的,所以陆游到家之后,有时有“孤鹤归飞,再过辽天 ,换尽旧人”、“ 又岂料如今余此身”(《 沁园春 》)之叹;有时又有“营营端为谁”、“不归真个痴”之喜。这首词,精炼贴实之中 ,情景交至,设想新奇,虽词较短,但富有很深的意味。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朗读
()

猜你喜欢

绕屋千竿掩映,飘空万派汪洋。济川我愧无具,但愿海波不扬。

()

坡老常州自不归,名园乔木澹清晖。贺船回棹成今古,邺架遗签有是非。

往日买邻矜胜践,当年招客许传衣。梦中彩笔将能事,信宿沧浪旧钓矶。

()

越国佳人旧有名,吴中娇舞不胜情。柳腰合是芳魂化,长向胥台一路生。

()

素艳酣春,香魂醉露,宝阑低亚琼钿。朦胧凉魄,纤影傍秋千。

一枕海棠浓睡,幽梦妥、蘸雨涵烟。谁相伴,有绿毛幺凤,曾对春眠。

()

龙山何郁盘,蕴秀在深谷。石门阖何年,千古秘仙躅。

兴到来寻幽,登临仗筇竹。徘徊绝蹬闲,竦然骇心目。

()

承恩随鹢首,私幸睹皇猷。躬定安澜策,民无昏垫忧。

秧针抽覆陇,梅雨洒良畴。勉效河平颂,多惭士女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