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四日晓起看海棠八首

二月十四日晓起看海棠八首朗读

《二月十四日晓起看海棠八首》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二月十四日清晨起床时看到的海棠花。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

除却牡丹了,海棠当亚元。
除去了牡丹花,海棠成为第一美。
艳丽超过红白之外,芬芳在有无之间。

这首诗词通过对海棠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美的追求。诗中提到了牡丹花,牡丹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国花,代表着富贵和繁荣。然而,作者却将牡丹除去,将海棠视为更加美丽的花朵。海棠花在中国文化中也有着特殊的地位,被赞美为“花中之王”。作者通过对海棠花的描绘,强调了其艳丽的颜色和芬芳的香气,将其视为春天中最美的花朵。

这首诗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对美的追求:诗中作者将牡丹除去,将海棠视为更加美丽的花朵,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独特之美的欣赏。作者通过对海棠花的描绘,展示了自己对美的独特见解。

2. 春天的喜悦:诗中提到的二月十四日是春天的季节,作者在清晨起床时看到海棠花,表达了对春天的喜悦和对自然的赞美。海棠花作为春天的代表之一,给人以希望和喜悦的感觉。

3. 艳丽与芬芳的并存:诗中提到海棠花的艳丽超过了红白之外,而芬芳则在有无之间。这种描写展示了作者对海棠花的全面赞美,不仅仅是外表的美丽,还有内在的香气。这种并存的美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海棠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美的追求。诗中的意象和描写手法使得这首诗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和美感,给人以愉悦和赏心悦目的感受。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杨万里朗读
()

猜你喜欢

几阵鸡鸣了。听潇潇、雨声不住,天光渐晓。料理行装催早发,多是崎岖山道。

况秋潦、行人更少。夹路山花如堆锦,载秋光不尽车箱小。

()

崚阁俯清州,凭栏极远眸。云迷三淀水,日落九河流。

独倚晴空外,真宜最上头。振衣风浩荡,长啸兴偏遒。

()

雁影动高秋,飞云澹不收。相将问征羽,何日到南州。

浅水波澜蹙,暮山烟雾稠。天风吹百感,凄绝此淹留。

()

扁舟当晓发,沙岸杳然空。人语蛮烟外,鸡鸣海色中。

短衣曾去国,白首尚飘蓬。不读荆轲传,羞为一剑雄。

()

为爱林泉趣颇饶,市廛隔绝路迢遥。千重竹树居幽僻,一个蒲团坐寂寥。

昼静窗中山色澹,日高帘外鸟声娇。定回满目皆生意,乘兴扶筇过小桥。

()

九月届授衣,缝纫难容缓。戋戋逐剪裁,楚楚称长短。

刀尺迎风寒,元黄委云满。帝力并天时,农蚕慰饱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