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泗州戒坛院

宿泗州戒坛院朗读

《宿泗州戒坛院》是宋代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楼上鸣钟门夜扃,
风檐送雨入疏棂。
老僧坐睡依深壁,
童子持经守暗灯。

千里尘埃长旅泊,
五年忧患困侵凌。
谁知避世天然子,
一见禅翁便服膺。

译文:
夜晚,楼上的钟声响起,门闭得严严实实,
风从檐下送来雨水,滴入稀疏的窗棂。
老僧依偎在深墙边入睡,
小童手持经文,守护着昏暗的灯火。

千里之外的尘埃,长途旅行的疲惫驻足,
五年来的忧患困扰着我。
谁能知道我是一个天生的隐士,
一见到这位禅宗长老,我就心悦诚服。

诗意:
这首诗以宿泗州戒坛院为背景,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对禅宗修行和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戒坛院被描绘得寂静幽深,钟声、风雨、老僧和童子等元素都营造出一种宁静虔诚的氛围。诗人通过描述自己长途旅行的辛苦和忧患,以及对禅宗长老的景仰和服膺之情,表达了他对禅修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认同。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禅宗修行者的境界和对世俗纷扰的回避。通过对戒坛院夜晚景象的描绘,诗人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的禅修场所。钟声的鸣响、风雨的声音以及老僧和童子的形象都强调了寂静和虔诚的氛围。诗人通过对尘埃长途和忧患困扰的描写,突出了禅修者对内心宁静和超脱的追求。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禅宗长老的景仰和服膺之情,展现了他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和对禅宗教义的认同。

整首诗以简约的笔法表达了禅宗修行者追求内心宁静和超脱的精神境界,同时展现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向往。这首诗通过对景物和情感的描绘,以及隐居者与禅宗长老之间的对比,呈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理想境界,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禅宗思想的推崇与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张耒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张耒朗读
()

猜你喜欢

知在东篱第几重。佳名偏喜与兰同。爱他开紫不开红。

为折一枝珍护好,浅颦轻笑伴芙蓉。肯教沦落怨西风。

()

伟元居城阳,简之在丹徒。古人庐墓有至意,独我未得心烦纡。

东西南北亦人子,岂知天路还崎岖。奋矛跃马一到此,营地半亩先人隅。

()

昨过鹅肫一问津,湾湾绿浦月沦沦。风吟白露苍葭远,水宿鸥盟雁序新。

五夜星河难向晓,数家老寿莫言贫。谓余不是柴桑客,何似山中送酒人。

()

小白蘋香,打湖上鸳鸯,橹枝声细。谁料逢君,又在他山此水。

甚抛了、熟鹭驯鸥,把轻衫瘦马,换却蓑袂。官壶量盏,且缓剪江帆翅。

()

敬从泛楼船,春江二月天。云开孤塔迥,风送远帆联。

津柳迎清跸,沙洲接御烟。中流回望处,翠岫列晴川。

()

林亭幽静晚风凉,水气侵衣荇藻香。好景片时期莫负,开窗披卷意徜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