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桃源

题桃源朗读

《题桃源》是一首宋代无名氏的诗词,它描绘了一个幽静的桃源景象,流露出对宁静和自然的向往。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舍舟入洞夕阳斜,
得见方村八九家。
林锁山环藏屋宇,
鸡鸣犬吠隐烟霞。
宁知门有今朝客,
可使灯开昨夜花。
共喜相邀询动止,
呼童汲水煮山茶。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舍弃舟船,进入一个洞穴般的地方,夕阳斜照。在那里,他发现了数家房屋,形成了一个名为「方村」的小村庄。整个村庄被群山环绕,与世隔绝,只能听到鸡鸣和犬吠声,而烟霞遮掩了一切。诗人不知道村庄的门是否有现代的访客,但他可以想象在那里,灯火将开启夜晚的花朵。作者非常喜欢这个地方,希望能与他人分享这份宁静,他呼唤仆人为他取水煮茶。

赏析:
《题桃源》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幽静而宜人的桃源村庄,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洞穴、山林、鸡鸣犬吠和烟霞等形象,都展示了一个与尘世隔绝、宁静祥和的场景。通过描绘对宁静生活的追求,诗人暗示了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自然纯真状态的向往。在那个遥远的桃源村庄,没有纷扰和尘嚣,只有静谧和美好。

诗中的「门有今朝客,可使灯开昨夜花」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他人分享桃源的愿望。这两句话既传递了作者对友谊和交流的渴望,也表达了他在那个地方过去的美好回忆。作者希望能有人与他共同分享这片桃源之地,品茗赏景,共同感受其中的宁静与美丽。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细腻的意象,传达了作者对宁静和田园生活的追求。它唤起读者对自然、宁静和心灵栖息地的向往,使人们在纷扰的现实生活中寻找一份宁静和平和的心灵栖息地。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猜你喜欢

千编蠹走鱼,三写焉成乌。流传不足征,笔削何如无?

寻源准之宋,正讹同索逋。旁观昧所从,或谓正者诬。

()

警跸闻传膳,枢廷述地方。宸游兼武备,大典在官长。

禁额如云起,仙人隔仗望。万重珊翠里,不数尚书郎。

()

雷江。瘴乡。到日官梅放。讼庭无事昼帘张。沉水烟初飏。

醒酒茴香。消食槟榔。缓平湖菱芡想。琴堂。笛床。咏不了,蛮花样。

()

时雨时晴画本开,风光不厌酒徒来。岳阳楼上梅花笛,习子池边鹦鹉杯。

声重晚钟闻远寺,夜深凉雨长新苔。临江好看东来客,移取芭蕉别院栽。

()

夜阑天水共澄清,月落参横正五更。愁到枕边眠未得,晓鸡声里听潮生。

()

宿慕金山寺,今方识化城。雨昏春嶂合,石激晚潮鸣。

不辨江天色,惟闻钟磬声。因知羁旅境,触景易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