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四时

田家四时朗读

《田家四时》是一首宋代梅尧臣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今朝田事毕,野老立门前。
拊颈望飞鸟,负暄话余年。
自从备丁壮,及此常苦煎。
卒岁岂堪念,鹑衣著更穿。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田园为背景,表达了农民在四季更替中的辛勤劳作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

诗的开头,描绘了农事已经完成的景象,田地的事务已经处理完毕,一个年迈的农民站在家门前。这里的"野老"指代农村中的老人,他们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经历了岁月的洗礼。

接着,诗人以第一人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他拍打着自己的脖颈,仰望着飞翔的鸟儿,表达了对自由和远方的向往。通过这一形象描写,诗人抒发了自己对农事劳作的疲惫和对自然的渴望,同时也反映出他内心深处对生活的思考。

随后,诗人谈及了备丁壮(指备齐了能干活的人),以及在这个阶段他所经历的苦煎。这里的"备丁壮"可能指的是农村家庭在农忙季节里准备好劳动力的状态,而"苦煎"则指农忙带来的辛劳与困扰。诗人通过这种描写,展现了农民在农忙季节里的辛苦和不易,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感慨。

最后两句诗意味深长,诗人以"卒岁岂堪念,鹑衣著更穿"来总结自己的感受。"卒岁"意指一年接着一年,岁月匆匆流逝,令人难以忍受。"鹑衣著更穿"则指农民过着贫困朴素的生活,衣物破旧,却不得不穿上。这里的"鹑衣"指的是简陋的衣物,暗示了农民贫困的现状。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对农民生活艰辛的理解和同情。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农民的辛勤劳作和他们在困苦中对自然、对生活的思考。通过对四时农事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岁月流转的感慨和对农民生活的关注。这首诗词以其深刻的情感和朴实的描写,展现了宋代田园诗的特点,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朗读
()

猜你喜欢

是法无高下,谁分大小乘。水云天漠漠,身世日腾腾。

白发愁难却,青山归未曾。聊将松顶月,分作佛前灯。

()

少睡宜眠晚,停舟眺夜阑。鸡鸣彭泽县,月照小孤山。

浩渺云林外,飘摇风水间。遥知冰署内,坐话客途艰。

()

路与樵人争,深入寒山曲。缅维小宛堂,曾驻高人躅。

丘壑构天然,秀野远尘俗。露滴疏花红,烟寒芳草绿。

()

入雒乘轩车,中宵心有愠。傥呼黄耳来,更得辽东问。

()

满架凉阴遮翠幄。松鼠行边,数点藤花落。一抹晚云垂树角。

赭霞微衬湘痕绿。

()

杨柳长条复短条。梅花里接韭溪遥。满舵阑风吹伏雨。

穿去。烟鸥引过赤栏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