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李殿丞端州砚

得李殿丞端州砚朗读

《得李殿丞端州砚》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梅尧臣。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鲛龙所窟处,其石美且坚。
蛮匠斲为砚,汉官求费钱。
持归向都邑,争乞如瓦砖。
岂识万里险,谬窃好事传。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得到一块来自端州的砚台,并表达了对这块砚台的美好赞叹。鲛龙所窟指的是传说中鲛龙栖息的地方,暗示了这块砚台的珍贵和难得。蛮匠是指手艺精湛的工匠,他们将这块石头雕刻成砚台。而汉官则指代官员,他们竞相购买这样的砚台,花费不菲。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作者将砚台带回都邑,并以砖瓦般平凡的方式乞讨,暗示了作者并未意识到万里之外的艰险,自以为做了一桩好事。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砚台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美的欣赏和对砚台珍贵价值的认识。砚台象征着古人的学问和文化,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诗中的鲛龙所窟、蛮匠斲砚等描写手法,使得砚台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作者通过对砚台的描述,间接地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艺术品的热爱。

诗的后半部分则显露出作者的一些幼稚和自以为是的一面。作者将砚台带回都邑,却以乞讨砖瓦的方式向人们展示,这种行为显示出作者对自己的好事过于自信,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径可能被人误解或嘲笑。整首诗通过对比,展现了作者对砚台的珍贵和自身行为的荒谬。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对砚台的描写和对自身行为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自我认知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社会中的一些现象和人们对艺术品的珍视。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朗读
()

猜你喜欢

寒玉贴波瘦蛟起,匣里芙蓉化秋水。团团桂树明光宫,中有一人号真子。

手理冰弦弹紫皇,十指拂拂飞青霜。琅玕䆗窱山骨立,铜盘露滴天苍凉。

()

丝丝细雨盈盈泪,淡淡笼烟。袅袅风前。低影愁红何可怜。

便宜翠竹青花小,清露珠圆。别种幽研。不受尘埃半滴泉。

()

闰位穷元季,真符启圣人。九州殊夏裔,万古肇君臣。

武德三王后,文思二帝邻。卜年乘王气,定鼎属休辰。

()

侬家住在江洲,两桨如飞自繇。金兵一到北岸,踏车金山三周。

()

客许真无定。乍重逢、劳劳亭下,片帆思逞。且尽临分杯中物,小住长干烟艇。

猛记得、春深三径。朱沈风流双点笔,井桐花、嫩拂斜阳暝。

()

闽中七载作劳人,六染相思岭上尘。独有苍苍双鬓色,经过一度一回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