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长芦江口

发长芦江口朗读

《发长芦江口》是宋代诗人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篙师柂工相整衣,
龙女庙中来宰豨。
野祝击鼓降神语,
老鸦衔肉上树飞。
长江无风平似削,
两橹夹舸行将归。
南国山川都不改,
伤心慈姥旧时矶。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生动的场景,描述了长江口的景象和人们的生活。篙师和柂工整理着衣物,准备出发。在龙女庙中,有人准备宰杀猪。野祝击鼓,降神并传达神的指示。一只老鸦衔着肉飞上了树。虽然长江没有风,但水面平静得几乎像刀削一样。两个篙师用橹夹住船身,船即将返回。南国的山川依旧壮丽,但作者心中感到伤感,因为曾经的慈姥旧时已经过去。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长芦江口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感慨之情。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节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当时江口的生动场景。

诗中提到的篙师和柂工是指船夫和船工,他们整理衣物准备出发,展现了当时长江交通繁忙的景象。龙女庙中宰豨的情景则充满了民俗色彩,显示了人们对宗教和神灵的虔诚信仰。

诗中的野祝击鼓降神,老鸦衔肉上树的描写,给人以神秘、神奇的感觉,勾起了读者对古代巫术和祭祀仪式的遐想。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南国山川壮丽景色不变的赞叹,但又流露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伤感之情。描写慈姥旧时矶,让人感受到岁月更迭、时光荏苒的无常感。

整首诗以平实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的独特感受,使读者在品味诗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生活氛围和人们的情感体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朗读
()

猜你喜欢

聚香国里香风起,灵槎御风而下。天女腰肢,维摩眉宇,闻是王孙自写。

欲何为也。有百八牟尼,一函般若。不著纤尘,屏除一切更娴雅。

()

愁来只有秋花好,金粟新黄。翠叶秋棠。紫粉鬘花媚夕阳。

花时尽日垂帘坐,本是凄凉。花落还伤。花落人愁哭一场。

()

何必江南,堪痛哭,六朝遗迹。只此地,曾经几遍,铜驼荆棘。

高浪已摧临镜堞,平沙尽没藏书壁。漫凭高,历历数沧桑,空沾臆。

()

朝从屠沽游,夕拉驺卒饮。此意不可道,有若茹大鲠。

传闻智勇人,伤心自鞭影。蹉跎复蹉跎,黄金满虚牝。

()

东指羽陵山下。小有亭楼如画。松月夜窗虚。待卿居。

闲却调筝素手。只合替郎温酒。高阁佛灯青。替钞经。

()

过收灯、峭寒尚在,香孕老梅猩点。冷烟里、尖风吹暝,听尽远林鱼板。

珠榨未流,琼签先动,锁印吟情健。吠仙尨、绿齿声喧,试启竹门笼烛,墨纱催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