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後城中坏庐舍千余作诗自咎

大水後城中坏庐舍千余作诗自咎朗读

《大水後城中坏庐舍千余作诗自咎》是宋代梅尧臣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不如无道国,
而水冒城郭。
岂敢问天灾,
但惭为政恶。
湍回万瓦裂,
槎向千林阁。
独此怀百忧,
思归卧云壑。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场大水灾害后,城中的庐舍被摧毁,作者自责并以自己的诗作为反思。诗人觉得即使没有不道德的统治,大自然的灾害也会发生。他感到无法向上天询问这场灾难,因为他自己也感到对政治的腐败负有一定的责任。大水冲击回旋,使得万瓦的房屋破裂,大木槎也撞击千层林阁。在这样的情景下,诗人独自怀着百般忧虑,思念归隐于云雾深处的山谷。

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灾害为背景,传递了作者对社会和政治的反思。诗人通过描绘大水灾害对城中庐舍的摧毁,表达了对无道政治的批评。尽管他承认天灾无法完全预测和避免,但他还是感到自己作为一个有责任的政治人物对政治腐败负有一定的责任感。

诗中使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如"湍回万瓦裂"和"槎向千林阁",使诗意更具有冲击力和感染力。这些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灾害的破坏力和诗人内心的忧虑。

最后两句"独此怀百忧,思归卧云壑"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渴望回归自然的情感。他感到自己孤独地承担着各种忧虑,希望能够远离世俗的纷扰,回归大自然的怀抱。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灾害和政治腐败带来的破坏,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对归隐山林的向往。它既是对时代的批评,也是对理想归宿的憧憬。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朗读
()

猜你喜欢

登台披素抱,极目惕深衷。鹿耳雄关险,鲲身铁锁崇。

汤汤洪浪渺,霭霭白云濛。报国惭才菲,丹诚竭海东。

()

异时京口国东门,地接留都左辅尊。囊括苏松储陆海,襟提闽浙壮屏藩。

漕穿水道秦隋迹,垒压江干晋宋屯。一上金山览形胜,南方亦是小中原。

()

入世五十年,中心车轮转。夜梦昼所思,晨兴苦讹舛。

至此一屏除,松风泠然善。稚子学烹茶,庭鸟忽惊散。

()

蓝布衫儿,墨紬裙子,未要艳妆明抹。小小吴舠,山平水软,略昉鸱夷一舸。

待月上,清风细,无眠傍人坐。

()

落帆亭下换花船。柔橹轻于箭。三塔红窗霎时见。

过城弯。

()

旧巢海燕归来早,东风又吹愁住。叶满苔枝,丝攒蜡蒂,过了几番酥雨。

玉骢何许。定嘶遍花阴,钿车行处。人面桃门,重寻得似去年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