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寿州宋待制九题其一熙熙阁

和寿州宋待制九题其一熙熙阁朗读

《和寿州宋待制九题其一熙熙阁》是一首宋代梅尧臣创作的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初日照城楼,流光照耀着菌阁。
上面聚集了红色的花雾,下面春天的烟雾薄薄。
这是美丽的国家,而我却在边疆守军,不能为时略做出贡献。
我羞愧自己是江外的人,却敢模仿淮南的作品。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初日照耀城楼的景象,阳光透过菌阁洒下来,给人以明亮的感觉。诗人将城楼上的花雾和春天的烟雾作为上下两端的景色,形象地描绘了春日的美景。然而,诗人自称是在边疆守军,不能参与国家的政务,对自己的无能感到羞愧。他渴望有机会像淮南一样成就一番事业。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春日的景色,展现了作者对美的敏感和对理想的追求。通过将初日、花雾、春烟等自然景物与个人的情感结合在一起,诗人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身能力的怀疑。诗中的"初日照城楼"和"流晖及菌阁"都展现了辉煌的景象,而"信美是殊邦,而淹佐时略"则表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自己功绩的渴望。最后两句"自惭江外人,敢慕淮南作"则显示了诗人对自己身份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淮南才子的仰慕之情。

这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春日美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理想的追求。它展现了作者对美的敏感和对自身能力的怀疑,同时呈现了对辉煌和成功的渴望。整体上,这首诗词在表达情感和抒发内心的同时,也通过景物描写和对比手法,展示了作者的思考和认知。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朗读
()

猜你喜欢

江南好,寒掩小窗纱。积雪红垂天竹子,微泉碧注水仙芽。

幽事属谁家。

()

物外幽情世外姿。冻云深护最高枝。小楼风月独醒时。

一片冷香惟有梦,十分清瘦更无诗。待他移影说相思。

()

东风吹江水,一夕向西流。金山忽动摇,塔铃语不休。

贿师一十万,虎啸临皇州。巨舰作大营,飞橹为前茅。

()

夕磬警虚堂,秋衾宿上方。一声闻白雁,昨夜落青霜。

古柏深深影,旃檀细细香。孤吟同半偈,题向赞公房。

()

春梦撩天笔一枝,梦中伤骨醒难支。今年烧梦先烧笔,检点青天白昼诗。

()

最恨秦淮柳。甚今朝、征衫才脱,离筵还又。和露一枝风里折,送客秋阳亭堠。

计归路、鸳鸯湖口。几幅蒲帆穿疏雨,柁楼人、背指黄花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