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池

清池朗读

《清池》是宋代诗人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泠泠清水池,藻荇何参差。
清澈的水池波光粼粼,水草交错错落有致。

美人留采掇,玉鲔自扬鬐。
美丽的女子停留其中,采摘着花草,她的发髻如玉鲔一样婀娜动人。

波澜日已浅,龟鳖日复滋。
水面的波浪已经平静,而龟鳖却依然在水中自由自在地生长繁衍。

虾蟆纵跳梁,得以绿其涯。
青蛙在水中跳跃,使得水边的绿意更加浓郁。

竞此长科斗,凌乱满澄漪。
它们争相展示自己的技艺,水面上呈现出纷乱而美丽的涟漪。

空有文字质,非无简策施。
虽然有着华丽的文字形式,但并非没有简练的表达方式。

僊鲤勿苦羡,宁将蠯蛤卑。
不必过于羡慕仙鲤,宁愿以卑微的蠯蛤自居。

徒剖腹中书,悠悠谁尔知。
白白浪费时间去解剖腹中的书籍,却不知道这样做毫无意义。

聊保性命理,远潜江海湄。
只顾着保全自己的生命和身体,远离江河和海洋。

泚泚曷足道,任彼蛙黾为。
浑浑噩噩,不知何去何从,随让那些青蛙和蛙黾为所欲为。

这首诗词《清池》通过描绘水池中的景色和水生物的活动,抒发了诗人对于生活的一种无所适从、迷茫的感慨。诗中水池清澈,水草茂盛,美丽的女子采摘花草,而水中的龟鳖、虾蟆、青蛙等生物自由自在地生长繁衍,它们争相展示自己的技艺,形成了一幅繁华而混乱的画面。诗人从这些景象中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对自己的处境感到迷茫和困惑。他呼吁自己不要盲目追求华丽的外表,而是要保持谦逊和淡泊,不要被现实束缚,远离俗世的纷扰,寻求心灵的宁静和自由。整首诗意境高远,以水池和水生物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思考,并具有一定的哲理性。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朗读
()

猜你喜欢

峭帆亭外水,故道是交河。细土围高堰,平沙荡素波。

寻源通渤澥,别派合滹沱。却忆中山近,何从望翠螺。

()

偶赋山川行路难,浮名十载避诗坛。贵人相讯劳相护,莫作人间清议看。

()

客星烂烂照天潢,许署头衔著作郎。翠墨未乾仙字蚀,云烟半榻掖门旁。

()

牧童驱犊过前溪,我忆当时锦障泥。牛背马蹄都一梦,前山那复问高低。

()

又向西风听雁声,茱萸插后赋东征。生原如寄须行乐,家已无田罢耦耕。

伏枥久忘京国梦,对床老慰弟兄情。不须分占东西屋,今夜团栾月倍明。

()

锡驻近云霄,中峰一径遥。林花经雨润,岩雪到春消。

风竹频萧瑟,烟峦自暮朝。不知溪畔路,新涨夜平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