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通州通判刁国博

送通州通判刁国博朗读

《送通州通判刁国博》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古郡见郎山,海云遮一半。
阳乌出沧波,光彩临砚桉。
小吏抱牍来,磨墨为点窜。
岂以岛屿人,百事皆漫漫。
朝廷通守任,不使守专断。
是恐缪其才,民劳乃生乱。
辛勤虽然多,鱼蟹莫和筭。
夜月上蓬瀛,偷闲举杯看。
因行计较足,少别休兴叹。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送别通州通判刁国博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官员的期望和对社会现状的思考。

诗的开头,描绘了远古的山岳景色,但海云遮住了一半的美景,这可以被视为对现实世界的隐喻。阳乌出现在波涛之上,照亮了砚台,这里可以理解为阳光照耀下的官员,为文化和文明带来光彩。

接下来,小吏抱着文书前来,磨墨点窜文字,这是对官员职责的描绘。作者认为,作为岛屿上的人,面对百事的繁杂,很难做到完美。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表达了对朝廷官员的期望。他认为,朝廷应该让官员通守各地,而不是让他们专断地掌控一地的事务。作者担心,如果官员权力过大,可能会导致才能被误用,人民会因此遭受困扰和混乱。

诗的结尾,作者提到了辛勤劳作的人们,但他们的努力却无法预测鱼蟹的运动。这里可以理解为,人们的努力和计划并不能完全掌控命运的变化。

最后两句,作者描述了夜晚月亮升起的景象,他偷得一些闲暇时间,举起酒杯观赏。这可以被视为对生活中短暂的喜悦时刻的珍视。然而,由于行程的安排,作者只能少有这样的休憩,因此感叹兴味不多。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官员的职责,表达了对官员的期望和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它呈现了作者对权力分配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同时也展示了对短暂喜悦时刻的珍视。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朗读
()

猜你喜欢

逆莽乘权窃神器,龙蛇战野天日蔽。雄也作颂歆也臣,读书万卷纲常昧。

是时伏波伏草莽,怀才欲试空无计。子阳隗嚣俱僣窃,纷纷割据皆称帝。

()

一雨收残暑,微凉发树端。风清催早桂,气洁媚幽兰。

曲沼波痕涨,平畴稻颖繁。诗成晚霁后,秋月逗烟峦。

()

连宵旅馆听秋风,起卷疏帘眼界空。一径淡烟山寺外,数峰苍霭夕阳中。

始知世态随时变,看到秋林岂昔同。若过圣湖新景地,何须重问梵王宫。

()

铅砂和药物,松柏绕云坛。炉运阴阳火,功兼内外丹。

光芒冲斗耀,灵异卫龙蟠。自觉仙胎熟,天符降紫鸾。

()

临江山势郁岧峣,江面风和絮乱飘。锦缆解开扬子渡,龙旗飞过广陵潮。

重光丽日悬天镜,几道晴虹驾海桥。一曲汾歌怀帝德,榜人齐唱拥兰桡。

()

元戎拥节镇岩疆,特简殊荣姓氏香。阃外长城资一面,胸藏武库靖多方。

旌旗整暇军容肃,纪律严明士气扬。盛世筹边重颇牧,枫宸应为锡龙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