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帅寄梅并山堂酒

邓帅寄梅并山堂酒朗读

《邓帅寄梅并山堂酒》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为曾几。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甓社湖边路,
诗筒得报回。
旧时云液酒,
新岁雨肥梅。
不是园官送,
真成驿使来。
鬓毛都白尽,
更著此花催。

诗意:
这首诗以寄托思念之情,表达了诗人邓帅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描绘湖边小路的景色、提到过去的美酒和新年里丰盛的梅花,表达了对友情的思念。诗中还暗示了友情的珍贵,友谊的延续,以及岁月的变迁。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朴素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友情的深深思念之情。首句“甓社湖边路”,描绘了湖边小路的平静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寂静的感觉。接着,“诗筒得报回”,表达了诗人寄托心思的方式,将自己的思念通过诗词传递给朋友。

在第三、四句中,诗人以“旧时云液酒,新岁雨肥梅”来描绘友情的美好和岁月的更迭。旧时的美酒和新年里丰盛的梅花都成为了诗人思念友人的象征。诗中的“云液酒”可能指的是友人过去一起分享的美酒,而“雨肥梅”则象征新年的希望和丰收。

接下来的两句“不是园官送,真成驿使来”,表达了友情的珍贵和持久。诗人说这些美好的事物不是由官员或园林主人送来的,而是由友人亲自送来的,这使得友情更加真挚和可贵。

最后两句“鬓毛都白尽,更著此花催”,表达了岁月的流逝和友情的急迫。诗人说自己的鬓发已经斑白,这进一步暗示了时间的流逝。而“此花催”则表达了诗人急切地盼望与友人团聚,感叹时光的匆匆。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情的表达,描绘了友情的珍贵、岁月的变迁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它以自然的景物和朴素的语言,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曾几

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曾几朗读
()

猜你喜欢

十里过花圃,沧州又目前。燕齐疆欲断,恒卫水犹连。

平壤芦间屋,回堤柳外船。盟亭何处所,怀古托云烟。

()

别君二载馀,无从问君处。苍苍大泽云,漠漠西山路。

神物定不辱,精英夜飞去。只有延陵心,尚挂姑苏树。

()

人谁无过,患不自知。知而弗改,是谓自欺。告我以过,是我良师。

小人文过,以逞偏私。纵欲成性,贻害无涯。日月之食,于明何亏。

()

连宵旅馆听秋风,起卷疏帘眼界空。一径淡烟山寺外,数峰苍霭夕阳中。

始知世态随时变,看到秋林岂昔同。若过圣湖新景地,何须重问梵王宫。

()

綄影悠扬五两轻,少男应律蛰虫惊。破萌拆甲全无迹,拂幔开楹若有情。

草偃方将行夏令,条鸣切莫变秋声。松涛竹籁俱堪赏,雪后飘梅韵更清。

()

暮雨一帘初卷,东风万卉齐芳。隔林渔火明灭,沿溪笛韵悠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