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书寄剑州普安令周士彦屯田

代书寄剑州普安令周士彦屯田朗读

《代书寄剑州普安令周士彦屯田》是宋代邵雍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二蜀至三吴,中间万城余。
去年方北望,今岁复西驱。
剑阁离天日,秦川限帝都。
临风相忆处,能饮一杯无。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邵雍代写的一封书信,寄给在剑州担任普安令的周士彦,内容是关于士彦在田地上的屯田工作。诗中表达了对士彦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周边地域变化的观察和感叹。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地理风貌和时光变迁,通过景物的转换展现出诗人对故友的思念之情。下面对每个句子进行赏析:

"二蜀至三吴,中间万城余":二蜀指的是蜀地,即四川地区;三吴指的是吴地,即江苏、浙江和上海地区。诗人描述了从蜀地到吴地之间的地域景观,表达了广袤的土地和众多的城池。

"去年方北望,今岁复西驱":去年,诗人还在北方眺望过远方,而今年却再次被命令前往西方。这句表达了诗人在不同地域间频繁迁徙的情况,以及他对离家背井的感慨。

"剑阁离天日,秦川限帝都":剑阁是位于四川的一座山峰,此处指的是离开了家乡的感觉。秦川指的是位于陕西的秦岭山谷,帝都指的是京城,即当时的首都。这句表达了离家的遥远和限制,以及对熟悉环境的思念之情。

"临风相忆处,能饮一杯无":诗人站在风前,回忆起与友人的往事,情感油然而生。这句表达了对友情的眷恋和对共同欢聚的渴望。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抒发了诗人对离家背井之情和对友情的思念之情。通过地域景观的描绘,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时空相结合,让读者感受到他内心的情绪波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朗读
()

猜你喜欢

太行生翠云当幰,卤泽晴皑雪满锄。伯乐不来骐骥老,年年峻阪上盐车。

()

爱酒能诗,记旧日,疏狂风调。曾相识,星前掷果,紫衣年少。

匹马衫轻愁独往,双鸾镜掩虚同笑。又谁衔,锦字帝城飞,三青鸟。

()

尚录文侯命,深虞雒邑东。千秋悬国耻,一旦表军功。

蹋鞠追名将,乘轩比上公。君王多倚托,先与赋彤弓。

()

拘疾来河东,息此浍水旁。寒禽绕疏枝,百卉沾微霜。

幸逢同方友,典坟共相将。逢萌既解冠,范丹亦绝粮。

()

小筑幽居爱近郊,夜迟月色隐林梢。寒侵珠箔灯光淡,风动纱窗竹影交。

野外钟声闻断续,案头诗律费推敲。翛然兀坐情空尽,识得原无物可淆。

()

此花称逸士,此鸟亦朋友。相对雨忘形,浮之以杯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