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易吟

大易吟朗读

《大易吟》是一首宋代邵雍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天地定位,否泰反类。
山泽通气,损咸见义。
雷风相薄,恒益起意。
水火相射,既济未济。
四象相交,成十六事。
八卦相荡,为六十四。

诗意:
这首诗词探讨了易经中的一些核心概念和思想。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本重要典籍,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自然、伦理和宇宙运行的思考。邵雍在《大易吟》中以简明的语言表达了一些易经的基本原理和象征,探讨了天地、山泽、雷风、水火等元素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八卦和十六事的组合。

赏析:
这首诗词使用了极为简练的语言,通过对自然元素的描述,揭示了一些易经的哲理。下面对每句进行解析:

1. 天地定位,否泰反类:天地是宇宙的两个基本要素,而它们的位置是固定的。否泰指的是事物的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反类表示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

2. 山泽通气,损咸见义:山和泽是自然界的两种地貌,它们之间可以相互通气。损咸是指对事物的减损和增盈,见义表示从中看到道义。

3. 雷风相薄,恒益起意:雷和风是自然界的两种力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相薄表示它们之间的互补,恒益指的是持续增益,起意表示从中得到启迪。

4. 水火相射,既济未济:水和火是自然界的两种对立元素,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对抗的。相射表示它们之间的冲突,既济未济表示既已完成又未完成。

5. 四象相交,成十六事:这句诗指的是天地、山泽、雷风、水火四种元素之间的相互交融,形成了十六种事物。

6. 八卦相荡,为六十四:八卦是易经中的核心概念,表示八种基本状态。这句诗表示八卦之间的相互转换和组合,形成了六十四种可能的情况。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展示了易经的思想,探讨了自然界各种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转换,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联。通过这些象征和比喻,诗人表达了一种宇宙观和人生态度,启迪人们去思考自然和人生的奥秘。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朗读
()

猜你喜欢

水净风疏,照碧天倒影,花间无暑。清露洗红妆,爱金蕊交错。

同心并头两朵,洛浦凌波笑相与。结成伴侣,惜双双、占断风流娇妩。

()

映月非秋影,晚香直至今。人情仍旧向,篱落故相亲。

入目似余傲,此君无是心。摧残霜又雪,根底得春深。

()

桓台风木正萧辰,倾盖知心谊独亲。季子巳无观乐地,伟元终是泣诗人。

愁看落日燕山夜,畏见荒江郢树春。踏遍天涯更回辔,欲从吾友卜东邻。

()

泪浥红笺第几行。玉钗敲竹信茫茫。阑珊玉佩罢霓裳。

天上人间俱怅望,篆烟残烛并回肠。慈云稽首返生香。

()

红泥亭倒客来稀,钟磬沉沉出翠微。无分安禅翻破戒,盗他常住一花归。

()

木笔涂妆,芳荃斗莛,绀房同靓。艳日烘香,蜂针綵茸钉。

秧抽短翠,看齐动、春锄烟顷。相映。菜棱又黄,是鸳鸯湖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