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书吟

曝书吟朗读

《曝书吟》是宋代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虫蠹书害少,人蠹书害多。
虫蠹曝已去,人蠹当如何。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虫蠹书籍和人腐蚀书籍的比喻,表达了对书籍保存和利用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比虫蠹和人腐蚀书籍的情况,探讨了书籍保存的重要性以及人们对待书籍应该采取的态度。

赏析:
《曝书吟》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书籍保存和阅读的关切。首先,诗中提到"虫蠹书害少,人蠹书害多",暗示了虫蠹对书籍的危害相对较小,而人的腐蚀对书籍的破坏更为严重。这里的"虫蠹"和"人蠹"具有象征意义,指代的是对书籍的不珍惜和滥用。

接着,诗人用"虫蠹曝已去,人蠹当如何"表达了对于虫蠹已经被曝晒而消失的书籍的遗憾,以及对人们对待书籍的忧虑。诗中的"曝"意味着将书籍暴露在阳光下,以消除虫蠹,但也可能导致书籍的损坏。诗人在这里提醒人们要注意保护书籍,同时也暗示了书籍在阳光下曝晒的同时也能被人们广泛阅读和传播。

整首诗词通过对虫蠹和人腐蚀书籍的对比,传达了保护书籍和正确对待书籍的重要性。它呼吁人们珍惜书籍、善待书籍,并认识到书籍对于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同时,这首诗词也反映了宋代时期对于文化传承和读书教育的关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朗读
()

猜你喜欢

沈腰织细,正芙蕖初日,露摇珠碎。别是天工,剪付一双秋水。

丁宁莫作红楼醉。怕情多、易添憔悴。曲终人杳,数峰江上,唤湘灵起。

()

昔有楚项羽,宰割封侯王。徙帝都上游,杀之于南方。

大权既分裂,海内争雄彊。何况咫尺间,嬴秦尚未亡。

()

草荒径仄夜三更,携影笼东道废城。境寂多闻如有遇,心悬远火却关情。

了知鬼亦不到处,稍喜园犹向日名。踽踽未须增感慨,生人昊壤本孤征。

()

几处回庄隔短藩,深山始信有桃源。两行弱柳迎幽客,一带清溪抱碧园。

流水纵横频欲枕,野花寂寞总无言。浓阴夏日欣游此,车马由他世外喧。

()

分手河桥木叶黄,白沙衰草遍横塘。月明回首人千里,碛冷惊心雁几行。

玉塞云深堆苜蓿,银蹄秋老破风霜。居庸翠涌群峰秀,定有新诗贮锦囊。

()

入夜涛声急,如闻百丈湫。村栖归酒客,浦月聚渔舟。

露气凉于雨,诗襟淡似秋。行歌偕雁侣,来此狎群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