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月

残月朗读

《残月》是宋代文学家寇准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光随春漏细,影共夕烟流,
若近明河没,还疑坠玉钩。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轮残月的景象。月光随着春天的时光流逝,逐渐变得微弱。月影与夕阳的烟雾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美丽而凄迷的景色。残月仿佛就要沉入明亮的河水之中,让人产生一种错觉,仿佛它是从天空坠落的一颗美丽的玉钩。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精练的语言,描绘了残月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逝去时光和生命脆弱性的感慨。诗中的意象巧妙地将月光与春天、夕阳与烟雾相连,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幻和美丽。诗人运用了"光"、"影"、"春漏"、"夕烟"等形象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残月微弱的光芒和凄美的景色。

诗的后两句"若近明河没,还疑坠玉钩",通过对明河的描写,进一步增强了残月即将消失的感觉。"坠玉钩"这一意象则使整首诗增添了一丝神秘和诗意。诗人用细腻的词语和巧妙的比喻,使读者在感受到残月的美丽的同时,也能够体验到时光流转和生命的脆弱。

《残月》凭借其精湛的描写和深刻的意境,展示了寇准的才华和对自然界的敏感。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唤起了读者对时间流逝和生命之脆弱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寇准

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寇准朗读
()

猜你喜欢

花覆七楼红十里。遍数东南,此树曾无比。碧海扶桑差可拟,绿云稠叠丹霞绮。

叹息唐昌遗玉蕊。奕叶蟠根,今日能留几。一宿只园怀帝子,梦魂何处空烟水。

()

千编蠹走鱼,三写焉成乌。流传不足征,笔削何如无?

寻源准之宋,正讹同索逋。旁观昧所从,或谓正者诬。

()

此地求沿革,当年本合并。林岚陪禁近,词庙仰勋名。

水榭分还壮,云廊改更清。诸公齐努力,谁得似桐城。

()

绝顶多奇石,巑岏聚一丛。悬崖临巨壑,叠嶂吼长风。

屐折危栏转,筇支曲磴通。扶桑遥在望,落日晚潮红。

()

游吴还适越,扰扰走人寰。苔绕溪边径,波连屋上山。

身随一剑老,心逐片帆还。远岫穿云翠,烟萝不暇攀。

()

横笛何人夜倚楼,小庭月色近中秋。凉风吹堕双梧影,满地碧云如水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