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景仁两辰除夜

次韵景仁两辰除夜朗读

《次韵景仁两辰除夜》是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主题是除夕之夜的景象和人们的情感表达。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数举除夜酒,
稍消少年豪。
浮光寄流水,
妙理付浊醪。

译文:
数次举起除夜的酒杯,
稍稍消散了年轻人的豪情。
浮光借助流水之间,
将美好的思想寄托于浑浊的醪酒之中。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除夕之夜的场景。诗人举起酒杯,意味着他正在庆祝新年的到来。然而,他也感到年少豪情的逐渐消散。浮光寄托于流水之间,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而这种美好的思想却被寄托于浊醪之中,或许是诗人对现实的一种妥协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除夕之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诗中的除夜酒象征着人们庆祝新年的欢乐,然而作者提到这种豪情稍稍消散,可能是寓意年少的豪情渐渐被现实所磨灭。浮光寄流水,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但却将其寄托于浊醪之中,这或许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一种无奈和妥协。诗的最后两句“微阳未出土,大雪飞鹅毛。试问冰霜劲,春来能久牢。”暗含着对冰雪严寒的描写,意味着寒冬的严酷,但也寓示了春天的希望。整首诗词通过景物的描绘和对情感的抒发,反映了诗人对年华逝去和人生沉浮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

猜你喜欢

雁门春草碧,且复过滹沱。为念离群友,三年愁绪多。

鲁酒千钟意不快,龟山蔽目齐都隘。却来赵国访廉颇,还到关中寻郭解。

()

泥银衫子红罗扇,悄倚雕栏畔。晚凉消得藕丝风,又看一弯新月上梧桐。

多情自是多愁损,照水怜清影。碧床落叶响飕飕,可有寄情芳字付东流。

()

趁渔郎、浴波弄影,螺烟隐隐如发。粉丝惯搅青房碎,镜里斜阳明灭。

晴澜阔。认亭子湖心、好去停荪楫。酒船似蝶。听鱼钥将收,一时催散,怕见柳梢月。

()

西泠桥畔绿杨湾,梦里曾归不当还。晓起白云常翁几,醉余青眼爱看山。

茶铛料理神先爽,诗草荒芜手自删。我惯浪游君善病,何时胜地共跻攀。

()

栋风寂寞。又春衫收拾,轻容初着。黛绿谁描,赢得相思玉楼削。

不信如年昼悄,被一缕、沉馢消却。定引乱、媚蝶怜香,寻影度奁角。

()

萧瑟秋庭暮雨新,深宵停酒话遗民。文章何用惊时辈,肝胆惟应向故人。

才已累身心未死,老难谐世自嫌真。尊前一寸将残烛,还抱高歌动鬼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