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苏公佐修撰知梓州

送苏公佐修撰知梓州朗读

《送苏公佐修撰知梓州》是宋代苏辙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乘坐豪华的马车,离开曾经镇守的西蜀,再次出征东川。老百姓都知道您的深情厚意,已经装满了美酒和美食。这片江山曾经是您征战的道路,旗帜已经飘扬在异邦的权力之下。远望时,您在朝中的地位备受重视,而疆土划分已经超越了剑外天。岁月流转,政治已不再强硬,边防的蛮族服从也已罢休。离开国家虽然身心畅快,但在困难时刻,您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您孤身一人,坚守着忠诚和正直的品质,这与那些趋炎附势的人相比,更像是松树挺立于原野,而不是茅草连绵一片。我也曾经与您相伴一段时光,虽然生活放荡不羁,但我却保持了自己的完整。

诗词表达了诗人苏辙对苏公佐修撰知梓州的送别之情。苏公佐是苏辙的父亲,担任过修撰知梓州的职位。诗人在送别的时刻,感慨万千,表达了对父亲的敬爱和思念之情。诗中描绘了苏公佐在西蜀和东川的征战经历,以及他在朝中的地位和对国家的贡献。诗人对父亲坚守忠诚和正直的品质表示赞赏,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与父亲分别后的孤独和自傲之情。

整首诗以苏辙的独特视角展现了对父亲的深情厚意,以及对忠诚和坚持价值的赞颂。通过描绘父亲的征战经历和朝中的地位,诗人展示了苏公佐的英勇和忠诚,以及他对家族、朝廷和江山的热爱。诗中的意象和比喻也增添了诗意的层次感,如江山昔年路、旄节异邦权等,使诗词更富有画面感和感情色彩。整体而言,这首诗词充满了对亲情和忠诚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苏辙的自豪与坚守。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

猜你喜欢

日酣川静野云高。远山遥。碧迢迢。千里孤帆一叶任风飘。

莫话滩头波浪险,波平处,自逍遥。

()

紫桐廊畔春如画,分明碧城十二。刻玉蟠螭,泥金写凤,短短回文轻护。

萦云宝炷。恰界破方花,书成梵字。古础苔衣,秋痕晕上几重翠。

()

大宙东南久寂寥,甄陀罗出一枝箫。箫声容与渡淮去,淮上魂须七日招。

()

六盘昨夜雷雨作,山东飞雨山西雹。天公岂独惎西民,划尽田禾一何虐。

青者胡麻黄者麦,荞麦花开红间白。可怜昨日异今朝,败穗残花满阡陌。

()

无寐。数彻琼签,听到檐声细。月额定如丝,洒入芭蕉里。

片霎金波鱼天洗。筛帘影、一泓秋水,添了花枝更娟媚。

()

铝贝雕螺各尽功,陆离斑驳碧兼红。番儿项下重重绕,客至疑过绣领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