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胡

山胡朗读

《山胡》是苏辙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山胡拥苍毳,
两耳白茸茸。
野树啼终日,
黔山深几重。
啄溪探细石,
噪虎上孤峰。
被执应多恨,
筠笼仅不容。

中文译文:
山胡拥有苍茸的皮毛,
两只耳朵洁白茸茸。
野树鸟鸣叫整日,
黔山深邃几重。
啄溪边的小石,
吵闹着虎子登上孤峰。
被捕捉应多有怨恨,
竹笼中却只容得下一人。

诗意和赏析:
《山胡》描绘了山林中一只山胡(指一种野生的山猪)的形象和生活状态。诗中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山胡的外貌特征,比喻其苍劲有力。它拥有茸毛覆盖的皮肤,两只耳朵洁白茸茸,形象生动。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山景,野树的鸟儿整日啼鸣,突出了山野的寂静与宁静。黔山蜿蜒起伏,深邃而重叠,给人以壮美的感觉。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山胡的行为。它在溪边啄食细小的石子,或者攀登孤峰,引起了虎子的嘈杂声。这些描写展示了山胡在山间自由自在的生活,充满了野性和活力。

最后两句表达了被捕捉的山胡的怨恨之情。它被执住,感到非常恼怒和憎恨。被装在竹笼中,却只能容纳下一人,显示了山胡的威猛和不可驯服性格。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山胡的形象和生活情景,通过山胡的形象反映了自然界中的野性和生命力。诗人通过描写山胡的自由与不可驯服,抒发了对自由和野性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束缚和限制的不满。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苏辙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

猜你喜欢

欲为平易近人诗,下笔清深不自持。洗尽狂名消尽想,本无一字是吾师。

()

一叶乘风破浪开,登山更上妙高台。乱云时复生虚壁,疑有苍龙听法来。

()

峻望三台近,崇班八座尊。栋梁才不忝,葵藿志常存。

大政资经画,吁谟待讨论。还期作霖雨,为国沛殊恩。

()

月华当户彩盈盈,九十高秋序正平。他夕偏宜兹夕好,今年却胜去年明。

辉含珠露凝仙液,光委金波满玉觥。闻说蟾宫多桂子,天香时觉拂衣清。

()

黄农虞夏不可作,白发渡江天马行。我来拜倒石千仞,道大欲观韶九成。

愁看楚师换禹鼎,仰觉伏氏皆秦生。丈人二子并真妙,吐语况有崆峒声。

()

教儿曹、雕虫篆刻,随身竿木能奏。乘风健翮扶摇上,休啄栊中残豆。

荣辱骤。看暮四朝三,与夺狙公手。河清人寿。且息羽穷林,沉声幽谷,好待寒销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