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上乌

城上乌朗读
城上乌,山头月,几点残星灭不灭营中角声鸣咽咽
战马嘶,征人发,堂上双亲垂白发闺中少妇年二八
爷牵衣,儿抱膝,东邻西邻哭声一道上行客肠断绝

《城上乌》是宋代张舜民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战乱时期城上的景象,表达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伤痛。

以下是《城上乌》的中文译文:

城上乌,山头月,
几点残星灭不灭。
营中角声鸣咽咽。
战马嘶,征人发,
堂上双亲垂白发。
闺中少妇年二八。
爷牵衣,儿抱膝,
东邻西邻哭声一,
道上行客肠断绝。

这首诗以城上的乌鸦和山头上的明月作为开篇,描绘了战争时期的夜晚景色。诗中的乌鸦和残星都是夜晚的象征,它们的存在传递出一种无法磨灭的希望和坚韧。然而,营中传来的角声却鸣咽不断,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人们的悲痛。

接着,诗人描述了战马嘶鸣和征人出征的场景,以及堂上年迈的双亲和闺中年轻的少妇。这种对家庭的描写呈现出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冲击和破坏。爷爷牵着自己的衣袖,孩子抱着膝盖,周围的邻居们也发出伤心的哭声,道路上的行人们心碎地绝望。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战乱时期的景象,通过对战争的描写和对人们遭受痛苦的描绘,表达了对战争的痛恨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共鸣,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人们的痛苦,呼吁人们珍惜和平,反对战争的残酷。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张舜民

张舜民 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今陕西彬县)人。诗人陈师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祐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

张舜民朗读
()

猜你喜欢

粟粒不须赊。万斛千钟敢自夸。夜落金钱铺满地,豪华。

分付双鬟莫扫他。

()

流转吴会间,何地为吾土。登高望九州,极目皆榛莽。

寒潮荡落日,杂遝鱼虾舞。饥乌晚未栖,弦月阴犹吐。

()

萧萧风气寒,冷冷露华白。清辉升东南,知是故园月。

三年隔庭闱,远道消息阙。谁云求斗筲,足以慰明发。

()

万里休论野鹤心,东来聊复写幽襟。山中故旧苍松老,柳外人家画阁深。

渺渺溪烟新雨后,离离春草旧城阴。风波满眼惊头白,破屋青灯一怅吟。

()

羽林十二应星文,直宿周庐向夜分。阵识风云才自裕,身依日月志弥勤。

鹰扬早领熊罴士,虎拜常参鹓鹭群。办得丹心捧宸极,时清莫漫羡奇勋。

()

招提佳境足清游,曳屐重登最上头。百道泉声喧客座,四围山色入僧楼。

白云如絮不成雨,黄叶满林都是秋。笑语诸君慢归去,禅房花木好探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