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春(三首)

晚春(三首)朗读

《晚春(三首)》是明代诗人杨基创作的诗词,描绘了春天末尾的景色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以下是我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晚春三首

辛夷花如雪般映照在庭院的柯木上,我已经年老,却因为忧愁而惊叹时光的易逝。芳草渐渐密布在歌馆周围,落花偏向舞筵纷纷飘落。故人离别后都化为黄土,而南浦的春天又涌现出绿波。我心中渐生迁移家园、在山阿采芝种玉的念头。

诗意:

《晚春(三首)》通过描绘春天末尾的景色和抒发对岁月流转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光阴逝去和人生易逝的深切思考。诗中的辛夷花、庭院、芳草、落花等意象,以及故人离别、黄土、南浦春来等描写,都展现了时间变迁和人事物的不断更替。同时,诗人心生迁移家园的愿望,表达了对安居乐业、追求美好生活的追求。

赏析:

《晚春(三首)》以简洁的语言,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抒发对岁月流转的感慨,营造了一种淡雅、凄美的意境。诗中使用了丰富的自然景物描写,如辛夷花、庭院、芳草、落花等,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春天末尾的氛围和景色的变幻。同时,通过将故人离别和黄土的描写与南浦春来和绿波的描写相对照,展现了时间和空间的转换,强调了生命的短暂和人事物的更替。

诗中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迁移家园、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采芝种玉象征着追求高尚品质和美好境界,山阿则暗示着宁静和安逸之地。这种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给诗词增添了一丝温暖和希望。

总体而言,《晚春(三首)》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和独特的意象描写,通过对春天景色和人事物的描绘,抒发了对光阴易逝和生活追求的感慨,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杨基

杨基(1326~1378)元末明初诗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吴中(今浙江湖州),“吴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张士诚幕府,为丞相府记室,后辞去。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  杨基诗风清俊纤巧,其中五言律诗《岳阳楼》境界开阔,时人称杨基为“五言射雕手”。少时曾著《论鉴》十万余言。又于杨维桢席上赋《铁笛》诗,当时维桢已成名流,对杨基倍加称赏:“吾意诗境荒矣,今当让子一头地。”杨基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时人称为“吴中四杰”。...

杨基朗读
()

猜你喜欢

雨凝冰结。强半冬时节。一树梅花寒欲折。那禁漫天风雪。

夜来一的灯青。知封三径人行。未觉琼瑶细碎,惟闻夜漏更更。

()

阿香油壁碾轻车。电光加。掣金蛇。一夜甘霖、普济万千家。

今岁麦秋知有望,民之乐,乐无涯。

()

承恩结束辞南内。油壁拥,芳尘碎。绿熊茵贴紫貂裘,香满一身珠翠。

玉骢骄软,彩鸾偷傍,不觉珊瑚坠。

()

一叶扁舟,轻帆下、停桡古岸。灯火外、几枝疏树,人家隐见。

漂母祠前荒草合,韩侯台上寒云断。叹从来,此地困英雄,江山惯。

()

瑶池上,瑶池上。异味出天厨。阿母待餐青凤髓,麻姑手擘紫麟脯。

游晏到方壶。

()

吴棉已把桃笙换,流光最惊羁旅。蜡屐寻山,黄泥封酒,小有逢迎今雨。

怀沙辍赋。梦不到南州,邓林夸父。且逐寒潮,金阊一角饯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