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字卷子

仁字卷子朗读

《仁字卷子》是宋代王珪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清晨的景象,以及对文学和政治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
文昌清晓漏声疏,
曾看飞泉落笔初。
诗人池塘似灵运,
赋传宫殿学相如。
春官不下真朱点,
阴注将成淡墨书。
见说丹台名第一,
蕊章须诏侍严徐。

诗意和赏析:
《仁字卷子》通过对清晨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文学和政治的思考。诗人描述了清晨钟声稀疏,仿佛文昌之气在清晨中弥漫。他曾目睹过飞泉的奔腾,感叹自己笔墨的初学之初。

诗中提到的池塘如同灵运,意味着诗人将自己的文学才华比喻为一池清泉,具有灵动的力量。而赋传宫殿学相如,则表达了诗人对文学传承的重视,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传世,如同古代文学家相如一样。

接着,诗中提到了春官不下真朱点,阴注将成淡墨书。这里描绘了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困境和挑战。春官不下真朱点,意味着诗人在书写时缺乏灵感和自信,而阴注将成淡墨书,则表示诗人的作品可能无法得到应有的赏识和认可。

最后两句提到了丹台名第一,蕊章须诏侍严徐。诗人渴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在丹台中获得第一的美誉,希望自己的才华得到皇帝严徐的赏识和关注。这里既有对文学成就的追求,也体现了诗人对政治地位的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清晨景色的描绘,以及对文学和政治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文学创作和政治成就的渴望。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对于创作过程中困难和挑战的思考和反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珪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王珪历仕三朝,典内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册,多出其手。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时称“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库全书》辑有《华阳集》四十卷。...

王珪朗读
()

猜你喜欢

萧寺垂杨岸,明湖第几湾。去来今日事,二十五年间。

碧瓦凄春殿,玉峰看远山。僧窗对流水,欲往听潺潺。

()

微物生南国,深情系一枝。寒风群拉沓,落日羽差池。

绕树飞初急,寻柯宿转迟。悬冰惊趾滑,集霰怯巢危。

()

欲赋仙模样,空愁彩笔雕。藕丝衫子郁金翘。立到水芝花上,罗袜未香消。

端正当窗户,停匀亸步摇。断无幽意上眉梢。只恐凝妆,只恐背人娇。

()

爱补荷衣,慵含鸡舌,只合与鸥为侣。一砚随身,贪看江南云树。

拓小槛、蝶外飘花,辟斜径、燕边零雨。笑今番、移得春来,春光已到断魂处。

()

昔年曾作天台游,一瓢一笠挂杖头。玉霄峰耸万螺髻,石梁瀑卷双龙湫。

翠微几折入古寺,禅堂钟磬清且幽。苍藤夭矫挂石壁,疏花红缀空岩秋。

()

舜禹传心十六字,执中一语贯精微。漫从体用观真妄,不向筌蹄觅是非。

大地春风扬道妙,碧天秋月露清机。个中密谛何人会,鱼自深潜鸟自飞。

()